留学群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留学群专题频道长安三万里观后感栏目,提供与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感后感就是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希望帮助大家。

  篇一: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当看完了《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唐朝人的朴素自信和对个人与时代的梦想实现的坚信。无论他们秉承着不同的人生态度,唐朝人始终怀揣着这份自信,相信自己和时代的“唐朝梦”都能够实现。

  看完了这部电影之后,让我了解到了她们的这种自信其实是源于他们的“自知”,也源于那个时代。电影以高适和李白为主线,讲述了他们的相识、相知和相离,同时也映射出了整个大唐的兴衰。高适和李白他们两个人其实都共同秉持着这么一样东西,那就是唐人的自信,当然两个人又同时代表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即便是在千年之后的今天,这种碰撞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人生命题。

  李白作为唐朝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代表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他对于理想和浪漫的纯粹追求让人们钦佩。尽管他的外在形象在电影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他的内心始终如一。年轻人钦佩李白,追随李白,是因为在年轻时我们和李白一样,怀揣着梦想,相信自己的抱负终将实现。

  然而,随着阅历和挫折的累积,我们的天真逐渐变成了世故,理想变成了现实,乐观变成了忧郁。而李白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天真和理想主义的精神。他从未改变,无论是贫困潦倒还是身陷囹圄,他仍然是那个乐观的天真,那个怀揣着谪仙般理想主义的人。这种坚持自我、挥洒激情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高适则代表了现实主义的一面。他在外在形象上与李白截然相反,但在内心上却与李白契合。高适离开家乡后,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只是普通的`一个人。有些人可能会因此气馁,但高适选择继续努力,永不言弃,甚至为了实现理想在原则上做出妥协,等待机会的到来。

  他是现实世界中的成功者,但他始终欣赏、钦佩李白。两人通过对方看到了自己,高适从李白的话中提炼出抗敌之策,成功击退了吐蕃的进攻。这是对友情的最高赞许:我会带着你的智慧行走世间。

  无论是李白还是高适,无论是理想主义还是现实主义,他们都代表了唐朝人的乐观和自信。唐朝的诗人们相信自己可以跨越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乐观的精神在当代社会中常常被迷失,人们因为价值观的混乱而迷失方向,因为理想和现实的相互掣肘而陷入内耗。

  然而,我们无法改变整个社会,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无论是李白、高适还是普通人,每个人都应该怀揣着一颗小小的理想之心,尽情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这部电影其实也是想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我们只有这么多,才能够让自己过得更加快乐,更加的洒脱。

  《长安三万里》通过李白和高适的故事,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无论是追求理想还是踏实奋斗,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可以迈过每一道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希望每个人都能尽兴人间,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篇二: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长安,一个盛唐时期的名城,它以其繁华和辉煌,留下了无数的传说和故事。其中,李白作为一位骚人诗仙,更是为这座城市增光添彩。而在《长安三万里》这部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人物形象的再现。然而,在观看这部电视剧之后,我对李白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感到非常深刻。

  电视剧中的李白,在我看来是一个执着追梦的人。他和高适约定每十年重逢一次,一方面...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小学生(精选7篇)

 

  经过小编的反复打磨和精准修改我们呈现了最新的“《长安三万里》观后感小学生”,作品名的优秀观后感都有哪些特点呢?观后感是一份奇妙的礼物一份被艺术启发的礼物,观后感可以更好地帮我们领悟剧中的内涵和深意,感激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本文!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小学生【篇一】

  电影《长安三万里》是一部国产动画片,制作了3年时间。导演谢君伟说:“长安代表着理想,三万里就是现实与理想的距离,不管对电影里的李白和高适还是现在的我们来说都是如此”。

  我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对李白有了一个立体的认识,尤其是李白的性格。一个人的人生际遇是时代大背景和个人性格综合作用下的结果,李白如此、高适如此,我们每个人亦如此。

  李白才华横溢,年轻的时候也非常想为国效力,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但是因为家庭出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想被伯乐举荐又遭碰壁,于是变得狂放不羁,纸醉金迷。我们经常用智商和情商来形容一个人,李白应该属于智商特别高,但情商较低的那类人。李白对朋友大大咧咧,自己对朋友发出的邀请,事后可能忘得一干二净。李白有点像长不大的孩子,肆意挥洒自己才华的同时,自己的个人生活却总是处理不好。

  另外一个让我感动的点是高适和李白之间几十年不离不弃的友谊。双方可以10年不联系,但是只要听到对方的消息或者遇到对方,内心这种油然而生的喜悦感让我动容。李白和高适性格差距这么大,但一点也不妨碍两个人的友谊。这种互相鼓励、互相切磋,总是替对方着想的友谊弥足珍贵。

  李白这样的天才,我们只能去仰慕。高适的`故事似乎离我们普通人更近一点。高适不轻言放弃又耐得住寂寞的性格,让他每天都成为更好的自己。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做出了一番自己事业。另外高适的价值观也非常正,他的代表作品《燕歌行》这两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让前线腐败的将军很不舒服。

  世上本来多苦难,在遭受苦难的同时,如果能收获类似李白和高适之间这样的友谊,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努力寻找到这种最深厚的友谊。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小学生【篇二】

  今天王老师带我们去看了电影《长安三万里》,非常感动。我想写一篇观后感,保留、纪念。

  这是一篇关于高适的电影,他把他和李白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度过的时光都演了出来,一丝不漏!

  775年12月16日,安史之乱正式爆发,主要由于安禄山以三镇节度使和御史大夫的身份叛变,带着其他叛国的人建立了燕国,高适他没想到安禄山居然是这种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几年后,李白投靠了永军,高适很生气,就想问一问李白是怎么想的?忽然一阵脚步声传进了高适的耳朵,一个穿着白衣服的人被推了进来,哟,这不是李白吗?高适的书童走上前,拉开窗帘高声问道:“你看看,江夏都被毁灭成什么了?你还敢回来,太无耻了吧!”说完,李白就被关进了监狱,想出也出不来了。

  之后,敌人又来打仗,唐军奋力反抗,可是等来的却是快要全军覆没的景象,士兵们累得连气都不想出了,可是敌人可不管这些,继续骚扰唐。高适见了这些,忍无可忍,用了李白曾经交给他的办法,伪装到自己都认为是真的'地步,带着程公公把他以前放弃坚守的一座城夺了回来,取得胜利!

  这就是我最喜欢,最感动的地方,我懂得了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内涵,知道了永不放弃,一直努力,就可能反败为胜,取得最后的胜利。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小学生【...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精选8篇)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以唐代为背景的历史题材电影,讲述了长安城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与战争、爱情、友情有关的故事。影片展现了唐代繁荣昌盛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摧残和人性的扭曲。相信每个人对这部电影的见解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长安三万里的一些观后感,喜欢大家会喜欢。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一)

  长安,一个看到,听到,读到都会心颤的词语。长安,长安,是大唐之心,是文化之都,一个关于长安的故事在这里展开。

  他叫李白,他叫高适,他叫杜甫,他叫王维,他叫王昌龄,他叫孟浩然……一个个家喻户晓的繁星在盛世相遇,书写了他们的独特篇章。

  如那李白,谪仙人,天真烂漫者,政治上单纯,思想上活跃,生活上不拘小节。他的人生“得意须尽欢”,有钱时挥金如土,落魄了自我开解,再得势便忘了伤疤,人世间的痛仿佛不会给他留下很深的裂痕。他大大咧咧,洒脱浪漫,在人生的路上东奔西突,不改赤子之心。

  如那高适,笨拙而真诚,电影真的让我看到了一个立体别样的高适,以前我对高适的认知无非是边塞诗人,写下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和“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些名句。可在电影中,我看到高适的'坚持和真诚, 从小笨拙,却始终怀抱家国,高家的荣耀是他的一大动力,最终他真的做到了,所谓“唐代诗中人功名最卓著者”,封疆大吏,渤海县侯,可谓光耀门楣。

  电影以诗串起,主线仿佛是讲了一部李白传和高适传,画面精彩,古诗回忆杀,尤其是李白诵《将进酒》的那段,想象力超绝,驾着白鹤,乘着星光,在金色大殿,与古今圣贤对饮,仿佛真的要“同销万古愁”了一般。

  电影中不经意出现的一些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也可见其用意,裴十二身为得裴家剑法真传者,却因是一介女子,报国无门;士农工商的阶级差异;世家大族的垄断与“萝卜坑”等等。

  “这终南捷径,却不为寒门所开。”

  寒门若想跨越阶级,必付出超常努力,机遇甚至也是必不可少的,若无机遇,可能终其一生都郁郁,可若是因可能无机遇而不努力,则必定平庸而非平凡。机遇是上限,努力是下限,通过奋斗,终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终南大道。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长安是大唐的长安,是世界的长安,更是每一个向往长安的之人的长安。长安不仅仅是一个地名,一个城市,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理念的.象征,长安,长长久久,安安宁宁;长安,多么美丽的字眼,多么令人向往的时空。能够长安,是每一个现世人的追求,是大同社会的体现之一。惟愿长安,惟愿大同。

  “诗在,书在,长安便在。”

  是诗书,是每一个在长安留下的痕迹,塑造了今日之长安,哪怕那个长安已不在现世,可那个长安却一直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那是一个时代的闪耀,属于诗的时代,上至皇帝百官,下至贩夫走卒,诗从未如此繁荣。那一首首诗篇,让长安的光芒变得愈发闪耀和永恒。

  这部电影固然有瑕疵,故事相对浮夸和流水,但在这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抛弃现实的一地鸡毛,跟随古人慢慢地体会一下久未拾起的古诗,也挺不错。

  毕竟,人活着,总要有点念想,有点浪漫吧!即使不能如李白那般洒脱,也可以在忙碌时看看星光,看看月亮,看看蓝天,看看白云,看看脚边的草,看看盛开的花,看看每一个可爱而用力生活的鲜活个体。这才是三万里长安所带给我们的慰藉,这才是我们平凡生活中的一抹又一抹亮色!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二...

长安三万里小学生观后感

 

  《长安三万里》是由追光动画制作的3D动画历史片,因其是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在暑假中有许多小学生也去观看了这部电影。留学群为大家整理了“长安三万里小学生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长安三万里小学生观后感 篇一

  今天我跟妈妈一块儿去 电影院看电影《长安三万里》,令我感触很深 ,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 ,更是一个历史课、传承课 、文化课,这部电影让我们认识了唐代的每个诗人 。

  整部电影是从高适的回忆中为我们描述了唐代的许多诗人 。

  电影的一开始,讲的高适不爱读书偏爱习武,高家枪练的出神入化。最后,高适的爸爸去世之后 ,他变得贫困潦倒,他为了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去寻求长安贵人的帮助 ,在路上遇到了年少时放荡不羁的李白,最后他们成为了惺惺相惜的好友。

  虽然李白家很有钱 ,但是在唐朝的规定中有商人的孩子不能考取功名 ,只能靠有权之人的推举 ,于是李白和高适结对一起去长安投靠有权之人。李白和高适来到长安的黄鹤楼喝酒,看着楼下的美景,李白诗兴大发想吟诗一首,结果看到崔颢写的《黄鹤楼》后忽然明白自己阅历不足,年轻气盛,于是回到了家乡接着深造。

  而到长安的高适跟李白一样也寻求不到别人的'帮助 ,于是在歧王那儿卖艺想得到玉真公主的举荐。但是玉真公主喜欢琴棋书画 ,所以他说了一句 “终究无法讨妇人欢喜 ”于是回到了老家深造。

  电影中的李白性格放荡不羁、豪爽壮志, 被称为谪仙人 ,遇到再难的问题 也不会阻挡他这性格 ,我非常喜欢李白的性格 。

  电影中的高适,他虽然出身贫苦,但是一心为祖国效力 :别离荆州、投靠哥舒翰 、驻守边塞、率兵讨伐永王…我非常喜欢高适的精神 !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李白对高适说:“人生如朝霞 ,转瞬及逝!”是啊!他们都有大鹏远大的志向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过后 让我想到了我的生活 ,生活中难免会有许多的困难 ,但是只要有志向,就是一定可以成功的 !

  这部电影中的:王维、李白、高适、杜甫、郭子怡、贺知章…各有各的特点 !这也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

  时代犹如大潮奔涌 ,不断的向前,亦当为大鹏 ,高飞于时代的天空中 !在这一个有极大可能的年轻时代 ,无作所为,老了之后必将留下 很大的遗憾 。如果向前看,来日方长, 未来肯定会有极大的可能 !

  长安三万里小学生观后感 篇二

  今天王老师带我们去看了电影《长安三万里》,非常感动。我想写一篇观后感,保留、纪念。

  这是一篇关于高适的电影,他把他和李白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度过的时光都演了出来,一丝不漏!

  775年,安史之乱正式爆发,主要由于安禄山以三镇节度使和御史大夫的身份叛变,带着其他叛国的人建立了燕国,高适他没想到安禄山居然是这种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几年后,李白投靠了永军,高适很生气,就想问一问李白是怎么想的?忽然一阵脚步声传进了高适的耳朵,一个穿着白衣服的人被推了进来,哟,这不是李白吗?高适的书童走上前,拉开窗帘高声问道:“你看看,江夏都被毁灭成什么了?你还敢回来,太无耻了吧!”说完,李白就被关进了监狱,想出也出不来了。

  之后,敌人又来打仗,唐军奋力反抗,可是等来的却是快要全军覆没的景象,士兵们累得连气都不想出了,可是敌人可不管这些,继续骚扰唐。高适见了这些,忍无可忍,用了李白曾经交给...

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

 

  长安三万里是由追光动画制作的3D动画历史片,因为是暑假档,所以很多大人孩子去看,每个人看完都对那段历史充满的不一样的感情。留学群为大家整理了“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你是否有一样的感受呢?一起来看看吧。

  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 篇一

  长安,一个看到,听到,读到都会心颤的词语。长安,长安,是大唐之心,是文化之都,一个关于长安的故事在这里展开。

  他叫李白,他叫高适,他叫杜甫,他叫王维,他叫王昌龄,他叫孟浩然……一个个家喻户晓的繁星在盛世相遇,书写了他们的独特篇章。

  如那李白,谪仙人,天真烂漫者,政治上单纯,思想上活跃,生活上不拘小节。他的人生“得意须尽欢”,有钱时挥金如土,落魄了自我开解,再得势便忘了伤疤,人世间的痛仿佛不会给他留下很深的裂痕。他大大咧咧,洒脱浪漫,在人生的路上东奔西突,不改赤子之心。

  如那高适,笨拙而真诚,电影真的让我看到了一个立体别样的高适,以前我对高适的认知无非是边塞诗人,写下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和“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些名句。可在电影中,我看到高适的坚持和真诚,从小笨拙,却始终怀抱家国,高家的荣耀是他的.一大动力,最终他真的做到了,所谓“唐代诗中人功名最卓著者”,封疆大吏,渤海县侯,可谓光耀门楣。

  电影以诗串起,主线仿佛是讲了一部李白传和高适传,画面精彩,古诗回忆杀,尤其是李白诵《将进酒》的那段,想象力超绝,驾着白鹤,乘着星光,在金色大殿,与古今圣贤对饮,仿佛真的要“同销万古愁”了一般。

  电影中不经意出现的一些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也可见其用意,裴十二身为得裴家剑法真传者,却因是一介女子,报国无门;士农工商的阶级差异;世家大族的垄断与“萝卜坑”等等。

  “这终南捷径,却不为寒门所开。”

  寒门若想跨越阶级,必付出超常努力,机遇甚至也是必不可少的,若无机遇,可能终其一生都郁郁,可若是因可能无机遇而不努力,则必定平庸而非平凡。机遇是上限,努力是下限,通过奋斗,终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终南大道。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长安是大唐的长安,是世界的长安,更是每一个向往长安的之人的长安。长安不仅仅是一个地名,一个城市,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理念的象征,长安,长长久久,安安宁宁;长安,多么美丽的字眼,多么令人向往的时空。能够长安,是每一个现世人的追求,是大同社会的体现之一。惟愿长安,惟愿大同。

  “诗在,书在,长安便在。”

  是诗书,是每一个在长安留下的痕迹,塑造了今日之长安,哪怕那个长安已不在现世,可那个长安却一直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那是一个时代的闪耀,属于诗的时代,上至皇帝百官,下至贩夫走卒,诗从未如此繁荣。那一首首诗篇,让长安的光芒变得愈发闪耀和永恒。

  这部电影固然有瑕疵,故事相对浮夸和流水,但在这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抛弃现实的一地鸡毛,跟随古人慢慢地体会一下久未拾起的古诗,也挺不错。

  毕竟,人活着,总要有点念想,有点浪漫吧!即使不能如李白那般洒脱,也可以在忙碌时看看星光,看看月亮,看看蓝天,看看白云,看看脚边的草,看看盛开的花,看看每一个可爱而用力生活的鲜活个体。这才是三万里长安所带给我们的慰藉,这才是我们平凡生活中的一抹又一抹亮色!

  长安三万里电影观后感 篇二

  最近身边的妈妈们都在谈论说一定要带孩子去看长安三万里。我...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最新12篇

 

  电影《长安三万里》再现唐朝繁荣的动画奇观,以长安城为背景,层层递进的情节和精细表演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同时也带领着大家领略唐朝时期的文化底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只展翅而起的大鹏,仿佛象征了那大唐虽经乱而不变,虽势衰而不改的昂扬气象。看完电影,你怎样的感受和体会呢?一起来分享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近日,一部电影刚刚上映就风靡全国,受到一致好评,让人感慨万千。这就是《长安三万里》。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安史之乱后节度使高适受到了围困,最后在监军的帮助下夺回长安的故事。在这期间他还回忆了与李白的相识相知的过程,他们一起经历的事感动着高适,也感动着我们。

  整部电影充满了历史气息,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唐的繁荣昌盛。其中暗藏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也让人感受到了唐代诗人的豪情壮志。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望岳》、高适的《别董大》、《燕歌行》等等,每一首都让人拍案称绝,每一首都让人叹为观止。

  在《长安三万里》中,我最佩服的是李白的才情,但最喜欢的人物却是高适。也许有些同学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你一定晓得他那流传千古的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一生习武,但一直到了晚年才被重用,他老实呆板,做人诚实,忠心报国,与李白是要好的朋友。

  李白和高适的友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贯穿整部影片。高适与李白,一个是忠厚老实,一个是帅气潇洒,一个是精明能干的老将,一个是写下千古名篇的大诗人。两种不同的性格,两种不同的处事方事,但他们却是感情深厚的老友。他们的友谊,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我想这也是想告诉我们: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别人,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长安三万里》,那美轮美奂的景象,那感人至深的情节,那扣人心弦的情感,无不让人心潮澎湃,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篇二: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将近三个小时的观影体验实在是酣畅淋漓,讲述的是李白的一生,更是大唐由盛转衰的那些年,整部电影的节奏并没有什么高潮迭起,按照时间线慢慢推进,细细展开,留下无限回味。

  一座长安城,半部华夏史,那些年的长安诗人们觥筹交错,举杯共饮,胡姬们轻歌曼舞,婀娜多姿。最后李白游湖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中,高适放弃驰骋沙场退居幕后,何尝不是一种解脱,不纠结不束缚,归于自然。一个朝代拥有怎样的文明,决定了这个时代的子民拥有的观念与气度。

  古诗词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长安三万里内,多少才子名满天下,多少壮士为国捐躯,多少人的`...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推荐10篇)

 

  优秀的影片是我们心灵的营养品,有了真实的评价观后感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和效果,看完电影写一篇观后感也是一种锻炼,怎样写出富有特色的作品名观后感呢?为了方便大家的使用和理解小编整理了“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想要掌握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篇一】

  身在天才的身侧是一种什么感受?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对着平庸无趣的生活感慨,我好想好想见证一次天才的光辉,我希望那灼灼如日的光辉也能照耀得到平淡如水的普通人。这次看《长安三万里》我发出了和高适一样的感慨:那是李白啊,是李白。

  那是“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李白,高适是半生不得志却最后一吐胸中块垒的英才,是著名的边塞世人,是一军总帅,是朝廷肱骨,但是站在李白旁边的时候,他还是那个不善言辞、忠厚可靠的朋友,是仰望他灼灼光辉的众人之一。

  “天才的光辉照亮过我”,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部电影里高适的一生,但是他没有迷失在这种光辉里。李白,毫无疑问是大唐的一轮明月,但是高适、哥舒翰、郭子仪这些人,才是大唐的土地,他们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可能只是出现在历史书的一角,得史书寥寥几笔,但他们承担起了乱世之中治国安邦的责任。在明月的光辉下,高适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一条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路。

  李白对高适的影响贯穿了他整个人生,少年相逢,李白是洒脱不羁的少年,他爽朗明快,像一阵风,吹过了朴实少年高适的心房,两个完全不同的灵魂相遇了,他们没有想到今后的人生几经磨难,旧友仍旧在侧,彼时心高气傲,觉得一定能够铸就功业,李白无私的向朋友分享了相扑之术,告诉他略显木讷的朋友“以虚与实”,其实暗示了今后的命运,李白为“虚”,高适为“实”。。李白是商人之子确才气纵横,高适是名门之后却平平无奇,他们的的命运只有那一次的交汇,便驶向了截然不同的轨迹。

  他们第一次约定了一年,在高适在长安处处碰壁想要讨好玉珍公主而不得的时候,李白的诗作已经在长安开始传唱,这段还略显稚嫩的友情安慰了高适,我的天才朋友还在扬州等着我去赴约,可是带着失意来赴约的高适发现,李白忘记了这次约定。少年气盛的高适看见李白在放肆的挥霍着他的才华,仿佛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是那个年代知识分子共同的追求,他愤怒了,才引发了他和崔十二的比试,从而第一次明白了,不是所有的才华都能得到施展,少年第一次尝到了社会的苦头,他放不下家族昔日的荣耀,他选择回乡苦读,厚积薄发。

  第二次相见,李白去了高适的家乡,落魄的李白仍然在灵魂中散发出了光彩,他衣衫褴褛见到故友仍能够快乐的比试一场,大笑一场,做赘婿这样一个不光彩的身份,高适用沉默的离开表达了和孟浩然截然不同的意见。孟浩然答“是”是因为他是文官,官场上讲究出身门第、八面玲珑、中庸之道,高适答“否”,是因为他武将出身,讲究忠诚专注,晋身不走旁途,李白同意了孟浩然的建议,也让高适替他委屈、失望,你有如此才华,为何会甘于俯首至此,高适的心痛让他不辞而别,李白却没有明白挚友的心,或许他明白了,但是他似乎也没有了更好的选择。

  后来,李白被天子宣召,正是最潇洒不羁、快意风流的时候,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好朋友,他真心诚意的写了一封信,然而那时候车马都慢,赴约而来的朋友见到了大醉的“酒中仙”,见到了名满长安的王维、王昌龄、贺知章、杜甫、张旭,在这些“李白的朋友”中,他是那么的平平无奇,既无钱财,也无官职,李白向众人介绍“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是醉酒的李白没...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最新8篇)

 

  7月8日上映的《长安三万里》,大家都去看了吗?这部动画电影讲的是大诗人李白的一生,也是非常适合小朋友去观看的影片,那么在观看这部影片之后,我们又有哪些观后感想呢?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长安三万里》观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篇一)

  本来对于国产电影没有什么期待了,只是因为有李白、高适、杜甫这些鼎鼎大名,所以决定去看这部电影。但是没有想到,从一开场就被影片气势震撼住了。看完久久没有动,离开影院后久久没有说话,一直沉浸在大唐盛世中。

  影片中最震撼我的是两段戏。一是在扬州,李白荒唐胡闹,到人家的宴会中抢一个舞女来自家的宴会。把姑娘抢出来又被人家反抢回去。姑娘为报答李白一抢之功,在船上翩翩起舞。这个桥段,非常符合盛唐景象,也非常符合李白的人设,李白自己说的,“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

  这话当然是李白给自己找补,扬州当时天下娱乐之都,你李白又不是去办慈善,当修道士传播福音,三十万不可能都是乐善好施周济穷人花光的。就别找补了,大大方方承认,就是出入娼门,组织豪华爬梯花的。这是在盛唐吗,这么败家不丢人。何况你李白又不是杜甫那样循规蹈矩的老实人。如果你不荒腔走板,怎么对得起盛唐,又怎么彰显这就是盛唐?

  盛唐气象,这是我对这部电影最满意的地方。当然,对于盛唐气象,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十四亿人中就有十四亿个盛唐景象。我理解的盛唐,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歌与舞,而且还得是胡姬、胡舞。一片歌舞升平,映射的是开放包容的意识形态。让每个人都可以荒腔走板,都可以肆无忌惮。虽然长安城里也挤满了落榜书生,不第秀士。各种诗集中也充满了牢骚。但那是因为大家都拥挤在仕途这一条胡同里。路太窄人太多,不推不搡,不跑不要,安安静静的排队等候,走不动啊。既然要抢,那么难免就有抢到的有没抢到的,有抢的多点的有抢的少点的。所以反映到诗中,就是行路难,就是“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就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但是如果你把聚焦稍稍离开仕途幽径,而是把镜头摇向长安城外。如当时的杜甫所看到的是“长安水边多丽人”,是“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是满大街肆无忌惮的醉鬼,荒唐的那么才华横溢,荒腔走板的那么审美。

  所以这部电影中饮中八仙那场戏,基本也是可以打八九十分的。据电影宣介说,这部影片制做了三年的时间,而《将进酒》那场戏,就用了两年。可见这场戏是这部影片的核心,是创作核心一致认作的戏核。

  但不得不说,这场戏编导们使劲使过了。《将进酒》李白已经给定了底色,就是黄河的颜色。他想表达的是“旷远”、“空无”;而且是以“豁达”来表现“旷远”与“空无”。但是我通过影片看到的只是“绮丽”。

  “绮丽”也很好,却不是《将进酒》要表达的。在李白的诗中,“绮丽”是《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的主题。《将进酒》所要说的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假如这场戏是在场诸人都醉了,醉的一塌糊涂不省人事,任黄河水奔涌,任日升日落,任朝晖夕阴自成一色。是不是比现在影片中的上天入地更能准确表达《将进酒》的意境,此时无声胜有声呢?

  当然了,这只是个人的理解。诗嘛,就是读后每个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动匹配一面面画幅。这都是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AI绘制的,谁也不能说谁对,谁也不能说谁错,就看个人的造诣了。

 ...

电影长安三万里的观后感

 

  长安三万里作为暑期档动画片广受大众关注,其内容从高适的视角出发,回忆起他与李白的过往。每个观看完电影的人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与想法。留学群为大家整理了“电影长安三万里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长安三万里的观后感 篇一

  每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人都能在影片中找到归宿与认同感,并深深的为之自豪。

  回归到影片名称,《长安三万里》,就是以长安为圆心,三万里为半径的盛世大唐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圈,彼时的长安,真正的世界中心,国际化大都市,拥有最自信的君臣与百姓,极度开放包容,自信到甚至异域番邦洋人享受与本朝人所有同等的待遇,可以考取功名,可以入仕为官,甚至成为节度使这样的封疆大吏,真正的世界各族人民是一家,人人都有一个大唐梦,长安梦。

  长安三万里这个故事,讲述了我们中华文明为何延绵不绝得以数千年赓续,我们传承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报效国家,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伟大复兴!

  这个传奇故事,并非只有浪漫与深沉,而是充满着棱角,洋溢着铁血与豪情,极具张力!

  千金散尽还复来,古代榜一大哥被女主播套路打赏的桥段既诙谐又豪迈。

  虽然主角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而滋生过失落,但更让我动容的是主角在时光中的蛰伏与隐忍,屡屡受挫都能不忘初心,蓄势待发择天时而动,超级逆袭,极高的人格魅力!

  这并非一款面向低幼儿童的动画片,有更多生活体验的成年人观影感受更佳,但孩子去看同样能领略到那段波澜壮阔盛世历史中的精气神,最差也能学到几句古诗词,学诗最难的是无法领会其中的意境,只死记硬背很快就忘了,但是影片用精美绝伦,视觉冲击力与想象力兼具的画面将诗句中的意境与时代背景展现出来,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电影一改追光动画前两部青蛇与杨戬剧情节奏支离破碎的缺点,叙事流畅完整了许多,有一些首尾呼应的伏笔也很绝秒。

  展现了中国动画工业化的成功,每一帧都可以拿来当壁纸,虽然日本动画也非常好,但我真的没在日本动画里看到过如此的技术力。追光动画真的值得种草追随,工业党技术力的标杆。

  《长安三万里》并非《哪吒》那种合家欢电影,但它绝对是另类的合家皆宜的电影,不论老少,均可徜徉在那段华彩峥嵘的历史中,在古今时光交融中接受文化与灵魂的熏陶。

  电影长安三万里的观后感 篇二

  今天晚上,我和雯雯去看了《长安三万里》,让我看到了正直,耿介,一心为国的高适,也让我看到了放荡不羁,喝酒作乐,一生颠沛流离的李白。

  古人想尽了办法,想要考取功名,可是,各种原因交杂其中,无论是行卷,还是荐举,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李白和高适两个人的目的一样,可是因为性格的不同,最后两个人的结局迥然不同,高适看到在长安的李白,夜夜笙歌,醉生梦死,无助的摇头;李白不可能像高适一样,在家乡梁园苦练枪法,只为在战场上用高家枪法杀敌。

  李白的诗歌无人能敌,浪漫,洒脱,想象奇特,或许和他有西域人的.血统有关,也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而作为边塞诗人的高适,目睹了边关的战况,才能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诗句。

  也许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性格有关,不是他人的三言五语能够规劝的,当李白投靠到永王帐下,永王伏诛后,李白受到牵连,就放到夜郎,高适担心自己和李白的关系,会加重李白的罪行,遂让郭子仪帮忙,这样李白得以获救,说明,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有能够帮你出谋划策的真心朋友...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优秀8篇

 

  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好的影视作品通常能够教给我们一些人生道理。 观后感是观看后自我内心的一种体悟,写观后感同样也是在帮助我们增进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你准备从什么角度来写作品名观后感呢?如果你对“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感到好奇请看下面仔细准备的资料,建议收藏此页以备后续查阅所需!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篇一】

  《长安三万里》讲的哪里是高适和李白两个人啊,它讲的是唐朝历史,是既漫长又倏忽而逝的人生。生于唐朝中后期的人好惨,人人都是大梦一场。

  总体挺好的,看完文化自信又爆棚了。前面青年时代很好看,最后又燃了那么一下子也不错,中间过于冗长了。说实话如果不是抱着支持国漫的心,我是真没法在电影院坐上三个小时。

  这部电影让我感觉有些意外又特别欣慰的一点是,终于在影视作品中看到了对高力士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个为人宽厚、心系大唐、有才华有智慧的政治家。以往的影视剧里都把高力士糟蹋成啥样了。

  我前几天刚好看了张议潮的故事。唐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后,一个出生之后从未去过长安的河西忠臣之子张议潮,胸怀大志,厉兵秣马,领导沙洲人民反抗吐蕃,如战神附体,连续收复河西十一州。次年,他第一次来到长安,将主权交还给唐朝皇帝。看到电影里高适喊出那句“为了长安!”,我就想到了张议潮,长安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是精神支柱,是所有美好的代名词。一生忠勇,只为长安能够长治久安。

  电影《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篇二】

  故事讲的是李白,主叙却是高适,就是写《别董大》那个高适。

  时间跨度三十来年,从青年到暮年。这一点,与史实不大相符。历史上,李白和高适认识的时候,都四十几岁了。文学作品嘛,哪能完全遵照历史?《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当然是喜欢《三国演义》的人多啊!追光动画看来是准备打造一个传统文化世界,光一个唐朝,这次讲李白高适,还有李商隐、杜牧、元稹、王勃......再讲二十部都讲不完。

  即便你不是十足的历史迷,但凡对唐诗有那么一丁点了解,那么当你看到课本上学到过的诗人:杜甫、王维、常健、王昌龄、孟浩然、贺知章、岑参一个个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感觉九年义务教育教会你的唐诗,是如此鲜活。你也会对大唐充满向往,更会对那时的长安无限徜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长安,只不过中间的阻隔,又何止三万里?

  除了诗人,故事里还出现了许多诗里出现的人物:张旭、李龟年、歧王、汪伦、丹丘生、岑夫子。

  李白饮酒作《将进酒》那一段简直炸裂。借李白的想象为翅膀,众人飞向了天上仙宫。璀璨夺目的星河,金碧辉煌的天宫,正是谪仙人的梦乡。

  故事也不只讲唐诗。讲到李白,讲到大唐,安史之乱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有叛乱,就会有平叛。郭子仪、哥舒翰、严武这些在历史教材上存在感不强的武将,却在当时立下了大功。这些在故事里都有提到。而且妙的是,高适与李白练相扑的情节,也为后来的战事演变埋下了伏笔。

  故事的结尾被刻意美化了。历史远没有那么完美。不过也只有大唐,才能赦免李白。容得下李白的大唐,才是大唐。

  安史之乱被平定了,可大唐却由盛转衰。年少时有凌云之志的杜甫,晚年再写不出会当凌绝顶的句子。那些终其一生,想要扬名立万的诗人们,也绝想不到,大唐终有一天也会灭亡。

  然而这一切又有什么所谓呢?就像故事里提到的梁园,曾经见证了多少歌声舞影,到头来还不是化成一堆黄土。黄鹤楼被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