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半月谈时事评论:“微时代”见证最美中国的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时事评论:“微时代”见证最美中国
“整个中国一跃而起”,这是芦山地震后,一个国家面对灾难的姿态。政府有力有效的举措,媒体及时充分的播报,更有无数普通人用自己的方式,构筑心手相连的命运共同体。而早已进入亿万人民生活的互联网,无疑是凝聚正能量的重要平台。
中国国际救援队一条关于地震的微博,转发超过46万次;微信“地震救助”公众账号,不到1天有近10万人关注,发送信息15万条;搜索引擎、门户网站联手行动,搭起寻亲平台……不可能每个人都在四川、都去雅安,但在这个平台上,时空差距缩小到零,每个人都能表达关切、抒发心声、提供建议。互联网的世界没有孤岛,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微时代”,我们的心在一起,“人人都是雅安人”。
5年前的汶川地震,无数网友在QQ签名中点亮红心,传递强烈情感力量。通过博客、论坛组织起来的志愿者,更发挥了重要作用。5年来,从社交网络到微博,再到异军突起的微信,网络伴随国家一起成长。一方面是精神的传承,一方面是现实的发展,“微”力量汇集抗震救灾大能量,以无数个体积极参与,搭建起新的救援生命线。
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次突发事件和公共讨论的洗礼下,网民在不断走向成熟。芦山地震后,整个互联网呈现的自我认知与反思,让人看到一个充满公民精神的公共空间正在形成。志愿者还未出发,已有人呼吁为专业救援让出道路;记者刚刚上路...
[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微时代”见证最美中国的相关文章
半月谈时事评论:带薪休假难
“五一”小长假将至,“休假”又将成为热门话题。不少职工盘算着将年休假时间和小长假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办出国旅游、结婚度假等等大事儿。也有很多职工说,目前享受带薪年休假仍然是件困难事。
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为劳动者每年享受5天到15天不等的带薪年假提供了足够的法律基础,但是2013年初一项全国调查显示,有超六成员工无法享受年休假。
今天,年休假已经不再成为一个陌...[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权力“躲猫猫”
一般情况下,办公室门上往往会标明主人身份。但在广西柳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领导办公楼层,8个房间牌子上一律只标“办公室”,6个局领导的办公室隐藏其中。来办事的群众说,这简直就是“迷魂阵”,办事不知该到哪儿找人。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群众对于一些单位衙门作风的精辟总结。如今,面对清一色的“办公室”牌子,估计还要再加上一条“门难找”。对此,柳江县住建局副局长给出的解释是,住建局正在调整办...[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救灾在舆论进步方面的意义
在抗震救灾方面,中国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举国体制,既成熟又有力,令人很放心。与救灾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大多数国民,亲自下场帮忙,或提供场外指导,都有点像添乱。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倒是更好的支援。
有人已注意到,与5年前的汶川地震时相比,中国媒体有进步了。观察者网专栏作者余亮在本周发表的文章中对此做了一个很好的盘点,并总结道:“从官媒到商媒,目前都是理性占上风。‘敢于’冒...[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雅安地震后的救灾工作
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灾害发生后,中国各界反应迅速,捐款献物,徒步、汽车、火车、飞机,承载着人员和救灾需要的物资,源源不断向灾区进发。面对此等程度的灾害,中国除了人力不可抗拒的道路阻断外,能够在短时间内动员巨大力量,克服灾害造成的困难:既不缺钱物,也不缺人力和志愿者,各项救灾工作都在有序有效的进行。这充分展现了中国三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积聚起来的强大国力,国民素质的长进,国家凝聚力和...[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卧底局长”陈家顺
【导读】陈家顺,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兼任该局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因在浙江一些企业“卧底”,体验农民工的工作生活,从而找到为农民工维权的着力点。陈家顺的故事在网络上热传,很多网友称他为“卧底局长”。作为“官”,他没有高高在上,而且设身处地的到基层去体验民工生活,难能可贵。
【新闻链接】
“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警惕“慢性病” 把问责当习惯
唐良智要求警惕五种“慢性病”
狭路相逢勇者胜。城市竞争,表面上看,比拼的是投资、是项目,实质上比拼的是精神、是作风。
“慢性病”久治不愈也会“病入膏肓”。今年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纠正五种“慢性病”:提防“精神疲软症”;杜绝“懒散病”;破除“拖拉病”;戒掉“推诿病”;根治“浪费病”。
公务员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是社会交予的任务。公务员要习惯问责,习惯被问责。今天的工作结束了,还要再想一想,明天能...[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资深闯红灯大妈”的哲学
这两天,南京交警一直在进行行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一位“哲学大妈”的神回复爆红网络,她面对交警要求绕行的劝导,淡定回复:“人生能有多少个几百米!”而昨天,又有一位五旬大妈火了,闯红灯面对交警,她回答:“我都闯了几十年红灯了,要你管!”(4月17日《现代快报》)
这两位大妈在“中国式过马路”的队伍里,也算是“资深队员”了。说出的话不仅有哲理,振振有词,更算得上“经验之谈”。前者道出了闯红灯的“重要...[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抗日神剧”抹杀历史神圣感
女子裸体面对红军战士相互敬礼;抗日英雄徒手撕鬼子;手榴弹打飞机;横店影视城17天“打死”鬼子10846人……基于历史的抗日剧,竟然被演绎得不但血腥而且魔幻。抗日剧可以这么拍吗?央视《新闻1+1》发出这样的疑问,而这也是观众的疑问。
历史是神圣的,并非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更不是影视剧打造的“梦工厂”。这不比科幻魔幻,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历史的灵魂是真实,过度的演绎只会让历史“失真”,让民众遗失对历...[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人民幸福不应该走高税收道路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在《新世纪》周刊撰文称,实现包容性增长关键在于,政府和市场各自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并指出如果过多靠国家福利,而不是靠自己奋斗,人民的幸福感也并不见得会很高。
我们仔细研读关于过多靠国家福利影响人民幸福感观点的前提及其背后的深层次主张,不难发现,这一观点并没有错误,也是很多人的一贯主张,此次引起很大反响只是被公众误解了而已。笔者认为,公众不该在冲动的气愤中误读这一观点,不要...[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勇敢的拓荒者
刚刚当上“新妈妈”的女大学生村官应英决定留在江苏常州的农村。这个经济学专业毕业、原本可以留在银行工作的漂亮女生,如今却成了一个晒黑了皮肤的农场主,每天为那640亩农田忙碌着。
在农村打拼5年,身边的大学生村官朋友一茬接一茬地换,有人考上公务员去了乡镇、开发区或者市里,有人考进了事业单位,还有的人到苏州、上海的大企业做管理人员。只有应英,始终留在石庄里村,守着自己那块“宝地”——200亩油桃、2...[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