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半月谈时事评论:干部要接地气的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时事评论:干部要接地气
领导干部应熟悉底层、掌握底数、坚守底线。只有熟悉底层、接通地气,才能科学决策、赢得民心。唯有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才能掌握底数、驾轻就熟。底线是做人之本、处事之基、为官之要,不可逾越,必须坚守。
面对复杂的环境、繁重的任务、群众的期盼,领导干部应熟悉底层、掌握底数、坚守底线。
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领导干部,只有熟悉底层、接通地气,准确了解基层实际,确切掌握一线诉求,真正体悟百姓疾苦,才能从实际出发,做出科学决策,赢得民心。首先是了解底层之情。底层的情况究竟如何,是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其次是倾听底层之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来自底层的声音最真实,诉求最迫切,愿望最淳朴。再次是体悟底层之难。基层群众有很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关怀、帮助、解决。
作为领导干部,唯有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才能掌握底数、驾轻就熟。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抬起头掌握全局,开阔视野、接通“天线”,把准宏观形势和政策要求,将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很好地与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加强科学研判和超前谋划,实行统筹安排和主动应对。同时又要俯下身掌握实情,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需施策,把基层情况摸准吃透,避免决策失误,提高执行效能。当然,还要朝前看掌握方向,既要善于一手拿“望远镜”,宏观统揽总体工作铺排,又要善于一...
[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干部要接地气的相关文章
半月谈时事评论:房产税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未来的房产税改革,绝不可能覆盖低收入人群。房产税改革应该是坚持只调节高端。”
近些年来,有关房产税改革各种说法都有,其中一种说法是,房产税未来可能会普遍征收,包括一套房以及普通住房在内。这令不少仅仅拥有一套普通住房的民众颇感担忧。贾康的表态,无疑让不少仅拥有一套普...[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转角遇罚
【事件概述】
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随意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这些“中国式陋习”近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不久前,陆续有城市对此类行为进行处罚。温州市于4月1日起开罚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等违法行为,各辖区交警大队统一处罚力度——罚款5元。
【背景链接】
《温州都市报》4月1日报道:温州市今起开罚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等违法行为,各辖区交警大队统一处罚力度——罚款...[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雅安地震预警进步 预报纠结
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遭遇7级大地震,再次让中国和四川进入全民抗震救灾进行时。对于地震为何会在与汶川相邻的芦山再次发生,专业人员在探讨原因的同时,公众也在追问原因,并且直逼地震预防的核心问题:地震能否预报和预警。
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在地震之后发出信息,后者是在地震发生之前做出预报,显然,后者比前者的难度更大,情况也更复杂。正如任何事情都是从简易之处突破一样,地震预警在...[ 查看全文 ]
2013年半月谈第8期:解放梦想
同一个世界,每一个梦想。
“中国梦”是深邃的,丰富的。它在每一方土地升腾,在每一个人心中生长。
“你的梦想是什么?”这是媒体接连推出的新闻调查的共同主题。然而,我更关注的是底层群体,在为生活的奔走、抗争中,如何激发他们寻梦的意愿?提升他们追梦的力量?拓展他们圆梦的机会?我要呼唤的是解放梦想,从生活的焦虑中,从价值的扭曲中,从权利的侵夺中,解放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鲜活的梦想。
改革开放,开辟了一...[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向日本学习抗震经验
“4·20”四川雅安芦山7级地震造成巨大损失,据雅安市宝兴县县长介绍,目前,全县水电气中断,房屋几乎全部受损,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
“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几乎全部受损,令人恼火。汶川地震之后,重建建筑都是按照“8级抗震、9度设防”的要求设计施工,能够抗震级为8级、烈度为9度的地震,采用框架结构、整体浇灌的技术建设,承建单位都具有建筑施工一级资质。此次雅安地震,震级为7级、震中烈度在...[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雅安地震教会大家哪些道理
在震中芦山采访,发现一个现象:虽然地震猝不及防,损失重大,但有不少受灾群众还是表示,地震来时非常害怕,过后就没那么慌乱了。
芦山县震后第二天就有商贩开始营业。屋里不能呆,就搬出烟架子在路边卖。有金融机构震后8小时就开始接受存取款业务了。雅安城区蹬三轮的师傅说,汶川都过来了,“有啥子可怕的”。
看上去有些奇怪。汶川地震时,虽然震中在百公里外,传到雅安已经减弱了,可人们对那场地震更心有余悸。一位...[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雅安地震震出来的需求
在地震灾区,无论抢险救援,还是新闻采访,通讯信号都极为珍贵。
没有信号,震中灾情不能第一时间传出来,影响抗震救灾决策;信号不通,新闻报道不能第一时间发出去,全国人民为之着急。
要说急,通讯不畅,电信部门应该最着急。两天来电信部门加紧抢修、改进服务,很是下了一番功夫,为震中芦山提供了宝贵的免费无线上网点,让着急传稿的记者、着急汇报情况的工作人员,直呼给力。
一边喊给力,一边也疑问:上网能解决...[ 查看全文 ]
时事评论:从雅安地震看政府的制度建设
重视基于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制度建设,不仅是当前回应自然灾害的现实需要,更是中央近年来高度关注的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上世纪末的长江特大洪涝灾害起,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实践就开始突破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上下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尤其在汶川大地震中,政府主导、社会主动参与的局面已经形成。社会的主动参与,不仅表现为传统的捐款捐物,更体现在公益的组织化运作、大量的志愿行动、全场景式的新媒体影...[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微时代”见证最美中国
“整个中国一跃而起”,这是芦山地震后,一个国家面对灾难的姿态。政府有力有效的举措,媒体及时充分的播报,更有无数普通人用自己的方式,构筑心手相连的命运共同体。而早已进入亿万人民生活的互联网,无疑是凝聚正能量的重要平台。
中国国际救援队一条关于地震的微博,转发超过46万次;微信“地震救助”公众账号,不到1天有近10万人关注,发送信息15万条;搜索引擎、门户网站联手行动,搭起寻亲平台……不可能每个人...[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带薪休假难
“五一”小长假将至,“休假”又将成为热门话题。不少职工盘算着将年休假时间和小长假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办出国旅游、结婚度假等等大事儿。也有很多职工说,目前享受带薪年休假仍然是件困难事。
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为劳动者每年享受5天到15天不等的带薪年假提供了足够的法律基础,但是2013年初一项全国调查显示,有超六成员工无法享受年休假。
今天,年休假已经不再成为一个陌...[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