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的相关文章推荐
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page]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
[ 查看全文 ]
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的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 查看全文 ]
2013端午节放几天假
出关于今年端午节放假安排的通知:2013年端午节放假安排
端午节:6月10日至12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8日(星期六)、9日(星期日)上班。
6月10日至12日放假,共3天。其中,6月12日(星期三、农历端午当日)为法定节假日,6月8日(星期六)公休日调至6月10日(星期一);6月9日(星期日)公休日调至6月11日(星期二);6月9日(星期日)上班。
端午节放假是为了让人们在休息身心的同...[ 查看全文 ]
端午节谚语 端午节谚语有哪些?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 查看全文 ]
端午节 名人典故
端午节快到了。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之一,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延续着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虽然一些诸如挂钟馗像、迎鬼船、挂菖蒲、游百病、饮雄黄等带有迷信色彩的风俗已经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消失,但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并注入了时代特征,得到了新的发展。
端午节之典故
说到端午节的来历,就不得不提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除了世人所熟知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外,端午...[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