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五大类学科专业可先实践后考研的相关文章推荐
五大类学科专业可先实践后考研
结合学科特点和就业形势,五大类学科专业适宜先就业,再考研。
考研是一件好事,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和学习任何专业的人都适合选择考研,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在考研时一定要了解社会的需要和所学专业知识的特点,否则就会事与愿违,以致出现学历越高就业率越低的落差。
许多同学因为当时的年少或一时盲从的原因,到了大学后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或者不适合学习本科期间的专业。因此,就想通过考研来改变曾经的错误选择。
第一类:工科类专业。
很多工科类专业都是一些实践背景强的专业,考生须结合社会用人实际和本专业的学科特点认真作出判断,不适合立即作出考研的选择。即使选择考研,也应先到实践中磨练数年,再返回到研究生课堂当中。工科是培养学生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它是理科与工程技术之间的桥梁,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工农业生产的纽带。工科的专业名称往往不带“学”字,而是多以“技术”、“工程”以及“科学”为后缀或直接以技术名称命名。如计算机技术、通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科学、机械、电机、电子、自动化、建筑工程、石油化工等等。工科各种专业是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所设的,这个行业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背景,因此不太适合立即选择考研,学生可考虑先到实践中磨练数年后,再返回到研究生的课堂中。我们...
[ 查看全文 ]
五大类学科专业可先实践后考研的相关文章
大学应届毕业生应以积极地心态面对考研
今年将有699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将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昨日,在第四届大学生成长论坛上,原市政协副主席、科普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万志给大学生们做了首场《大学生成长励志报告》。
陈万志认为,大学生在学校努力学习的同时,更要有长远、清晰的目标并为之奋斗。他列举了哈佛大学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在智力、学历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 查看全文 ]
武汉出台多项优惠政策 五年留住4万研究生
昨天,市人社局就我市出台促进大学生留汉创新创业政策进行了通报。据统计,近5年来,武汉高校共有45034名研究生留汉工作,其中博士生达11%,相当于每年有近1000名此类高级人才留汉。
2013年全国有高校毕业生699万,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湖北省有40万高校毕业生,预计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28万,为全国最多。为了给武汉发展储备人才,武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计划今后五年,每年再增...[ 查看全文 ]
遭遇最难就业季 考研失意再求职恐更难
“就业难可能会长期存在,因为每年都如此。”刘泽东是齐鲁工业大学(原山东轻工业学院)学生处就业中心主任,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6年有余。既然就业难将长期存在,大学和大学生应该怎样做?山东大学学生就业与发展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朱德建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干啥不重要,重要的是适不适合你”朱德建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针对的不仅仅是大学生,还有大学。大学,要培养出知...[ 查看全文 ]
考研、就业、人际关系成学生三大困扰
“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大学生本应朝气蓬勃,然而最近这条流行于网上的“段子”,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挂在嘴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全国约有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就业、考研和人际关系,是困扰大学生的重要心病。
就业:贯穿大学生涯的“主题”
“我差不多从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就开始焦虑就业,现在还差一个月就毕业了,工作还没着落。”面对...[ 查看全文 ]
河南研究生比本科生更难 考研动机成关注焦点
2013年河北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很乐观。从各类毕业生就业压力来看,研究生就业压力超过了本科生。尽管如此,每年考研的人数仍屡创新高。石市人才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很多本科生因为就业压力选择读研。继续深造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仅仅为了逃避就业,这种心态不足取。作为过来人,即将研究生毕业的刘博称“考研千万不要盲目”,研究生毕业后就业依旧难。她“曾经去北京参加了一场招聘会,就业机会挺多的,但是生产...[ 查看全文 ]
盘点8类较为吃香的研究生专业
相比于本科生找工作的急吼吼,硕士博士们找工作要从容得多。5月25日,“万名硕博常州行”高层次人才洽谈会正式举行,当天常州近百家企业提供了817个岗位,入场的硕士博士则有2100多人,当天洽谈达成初步意向的有510人次。今年号称“最难就业年”,一些研究生无奈去抢本科生的饭碗。
8类专业比较吃香
5月25日,由市委组织部和人社局主办的“万名硕博常州行”首场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行。...[ 查看全文 ]
毕业后回县城 金融硕士班遭遇最难就业季
5月23日,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门口,2013届金融硕士班的47名学生面对镜头,露出了自己最中意的表情,在欢呼声中,高高抛起的硕士帽次第落下,奔波大半年的求职经历总算尘埃落定——全班除了7个考博的,剩下的一半进了银行,一半进了政府机关或企业等。听起来单位似乎都不错,但与往年相比,进国有“四大行”的少之又少,留在青岛、济南更是难上加难,老家已成为绝大多数学子的最终归宿——银行、政府机关、大企业这些...[ 查看全文 ]
自我规划成考研或就业选择的关键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为了保证不会“一毕业就失业”,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考研来作为延缓就业的避风港。
考研为求职加油
“现在就业太困难了,全班30多个人就业率连一半都没达到。如果不是考研我可能也是属于‘打酱油’的,幸好考上了,新闻上不是说博士都抢着当城管了吗?...[ 查看全文 ]
武大大学生写雷人标语 赠送考研资料给学妹
为把考研书转给下一届同学,小柯的同学小王就打出了“学妹亲一口,要啥都拿走”的标语,还真吸引了很多人来领书。
小王是中国地质大学(招生办)大四学生,他考研考上了北京一所高校。但看着自己一堆的考研复习资料,卖废品不值钱,丢垃圾桶又太可惜。他看到考研室其他同学都把书留在桌上或随便扔在地上,很是浪费,于是就把教室里感觉有用的书都收集起来,准备摆摊便宜卖掉。
摊子摆出来,他发现几乎无人问津。正好...[ 查看全文 ]
研究生收费导致过半本科生弃考研
“700万毕业生,仅约3成的签约率”、“高考学生欲报新闻专业,采访记者当场阻止”、“专家建议税前2400元以上的月薪即可接受”……不管是求职还是找实习,这个就业季都有双重阴影,一是经济环境不太景气;二是研究生取消公费,也让更多学子决心投身职场。昨日,某招聘网站发布《2013大学生实习反馈调研报告》,结果显示,逾半数大学生认为自己选择实习、求职是受到了“研究生取消公费”政策的影响。
笔试考第一...[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