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半月评论:基层治理
法治政府建设提速,则运转高效的基层治理可期。到那时,县长大可“垂拱而治” 日前,有媒体派出记者赴多个省份暗访,实地调查与县领导见面难度,却屡屡遭遇办公室不挂公牌或被拒门外等情形。“见个县官这么难”,一些网友如此感叹。 作为基层领导,县委书记、县长密切联系群众本是应有之义。县域范围内,普通人有事找人,不仅打不着照面,甚至连“门”都找不到,确实不该。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推行以来,为政新风自上而下涤荡人心,中央领导率先垂范、亲民爱民,基层干部让人吃闭门羹尤显突兀。 也要看到,“县官难见”的现实图景,背后隐匿着基层治理的深层困境。有事情为什么非得见县长?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十分值得思考。这其中,自有“找领导好办事”的普遍社会心态,但恐怕还是问题通过寻常途径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根源则在于政府部门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短板、缺失。 试想,如果按照规定程序、经由具体经办人员,事情在村组、社区、办事大厅就能得到圆满处理,何至于让老百姓回归“人治”思维?如果政务信息公开到位,群众能方便找准“有关部门”,且事项得以照章办理,谁还会费尽周折、向上求解?此前新华社报道称,某县许多农民从没见过乡镇领导,甚至不知现任乡镇长姓名,一些村民小组的干部去乡镇办事找领导时,也常扑空。在这样的地方,就算县长想见... [ 查看全文 ]半月谈半月评论:基层治理的相关文章
正在提交表单,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