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3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国籍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国籍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80年9月1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令第八号公布施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都适用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人都具有中国国籍。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第四条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第五条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第六条 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第七条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一、中国人的近亲属; 二、定居在中国的; 三、有其它正当理由。 第八条 申请加入中国国籍获得批准的,即取得中国国籍;被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 第九条 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第十条 中国公民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 一、外国人的近亲属; 二、定居在外国的; 三、有其它正当理... [ 查看全文 ]
2013-07-27

专题推荐:

2013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国籍的相关文章

2013公共基础知识:落实科学发展观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对于发展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 查看全文 ]
2013-07-27

专题推荐:

2013公共基础知识:科学发展观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结合上,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么发展”等重大问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基本内涵,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查看全文 ]
2013-07-27

专题推荐:

2013公共基础知识:新婚姻法

新婚姻法对旧婚姻法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大量的内容,并删除了少部分内容。本文通过对新旧婚姻法增加,来向读者展示婚姻法发生的巨大变化。 新婚姻法增加条款: 1、第三条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 2、第四条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3、第八条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4、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 查看全文 ]
2013-07-27

专题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1)

事件概述 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在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一大批党员干部怀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挚爱,扎根基层谋发展,甩开膀子干实事,展现了广大基层干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和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用自己出色的业绩、良好的形象凝聚了民心、赢得了口碑,被老百姓誉为“最美基层干部”。新华社从3月26日起,开设《最美基层干部》专栏,推出系列人物报道,反映各地涌现出的基层干部...[ 查看全文 ]
2013-07-27

专题推荐:

2013公共基础知识: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和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80多年历程中,党领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 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并且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伟大革命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 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找到了有中国特色 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一次飞跃的理论...[ 查看全文 ]
2013-07-25

专题推荐:

2013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

一、定义 (一)法律职业与法的定义 1.法的定义 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通过规定 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 级实现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工具。 2.法律方法和法律思维的特点 (1)用说理的方法而非简单的暴力解决问题。 (2)必须根据法律来说理及判断和解决法律问题。...[ 查看全文 ]
2013-07-25

专题推荐:

2013公共基础知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间题 (一)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即人们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人类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抽象 概括和总结,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哲学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思想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 查看全文 ]
2013-07-25

专题推荐:

2013公共基础知识:物质和意识

物质和意识 一、世界的物质性 (一)唯物主义物质观 1.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 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科学定义在于:第一,坚持了物质的 客观实在性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肯定了物质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 限;第三,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 查看全文 ]
2013-07-25

专题推荐:

2013公共基础知识:联系和发展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 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所谓客观的,是指联系是事物固有的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所谓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同周围其他事物 有着某种联系,整个世界是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的普遍性包括两层含义:...[ 查看全文 ]
2013-07-25

专题推荐:

2013公共基础知识:认识和实践

认识和实践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 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主张认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一切唯物主义的认 识论都是反映论。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引人了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了认识对实践的依 赖关系,揭示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认为物质世界只有成为人们实践的对象,才能成为人们认识的 对象;认为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由浅人深的发展过程。辩证唯物...[ 查看全文 ]
2013-07-25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西门子中国交通集团SiemensSLCI 中国地震局 公共事务经理 物管中心公共设施管理部--客务主管 中国联通-工程资料员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女足 中国社科院 泰国蓝实大学中国商学院 父母从中国汇钱给美国的孩子 中国音乐 中国买家团 中国农业大学 基础物流事业部业务员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物管中心公共设施管理部--强电 物管中心公共设施管理部经理 中国留学人员 公共管理专业
热点推荐
国家公务员考试政策 公务员聘任制 国家公务员报考条件 公务员面试真题 国家公务员面试时间 425联考 国考准考证打印时间 综合指导 申论真题 公务员考试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