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3公共基础知识:宪法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公共基础知识:宪法
一、宪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一)宪法的概念及其地位
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根本法地位。
1.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这些根本制度,集中反映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因为宪法所确认和规定的都是涉及公民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它便成为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成为母法。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意味着其他一切法律性文件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违宪行为要追究违宪责任。
3.宪法要求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由于宪法涉及的都是公民和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一般法律更为严格。修改宪法的程序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二)宪法的特征
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大法,具有不同于其它法律的显著特征:(l)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任务、根本制度等根本性问题;(2)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3)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严格,宪法一般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依法成立的特定机关通过特定程序制定和修改。
(三)宪法的本质
1.宪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l)宪法是政治斗争,尤其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和总...
[ 查看全文 ]
2013公共基础知识:宪法的相关文章
2013公共基础知识:请示的写作方法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
(一)请示的类别
1、请求指示
如对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指示等不甚理解;对工作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或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依据原先规定难以处理;平行机关间对某一工作发生意见分歧无法统一,需要向同一上级机关请示作出裁决等等,这些都属于请求上级指示的政策性请示。例:《关于确定××市高校行政级别的请示》。
2、请求审批
对涉及经济、编制、物资...[ 查看全文 ]
2013公共基础知识:报告的写作方法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一)报告的类别
1、呈报报告
这是直接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的报告。根据具体内容和性质又可分综合报告与专题报告两种。
①综合报告 是向上级汇报本单位本部门一个时期内全面工作或几个方面工作的综合情况,往往有一文数事的特点。例:《关于××市九五规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②专题报告 ...[ 查看全文 ]
2013公共基础知识:通知的写作要求
通知是公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文种,通常属于下行文。它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
(一)通知的类别
根据功用,通知可分以下类别:
1、发文通知
①批转性通知 对下级机关来文如呈转性报告、意见等上级机关用通知批转下级各有关部门执行。例:《××市人民政府...[ 查看全文 ]
2013公共基础知识:新能源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发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 查看全文 ]
2013公共基础知识:新材料
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分界,新材料在传统材料基础上发展而成,传统材料经过组成、结构、设计和工艺上的改进从而提高材料性能或出现新的性能都可发展成为新材料。
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21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同传统材料一样,新材料可以从结构...[ 查看全文 ]
2013公共基础知识:规范性公文
一、规范性公文的概念
规范性公文是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范各种行为规范的文件。
二、规范性公文的结构
(一)总体结构
规范性公文一般均包括:文件标题、发布或通过或批准的日期、章题(必要时还有节题)、正文。
1.文件标题一般由事由(问题)、文种两部分组成。事由应确切而概括地反映文件的主要内容,指明被规范的对象,如《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必要时还应在事由前面加上介词“关于”“对”等,如...[ 查看全文 ]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真题链接
一、选择题
用于布置工作,阐明某一方面工作活动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就一些重大的带倾向性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办法的公文称为( )。
A.命令
B.指示
C.通知
D.决议
【评析】答案应选B项。本题考查各种公文的适用。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二、公文改错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今年初,枝江县董市镇...[ 查看全文 ]
2013公共基础知识:危害公共安全
1、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的实施危害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2、放火罪(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司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决水罪(刑法第114条、115条第1款),是指故意决溃蓄水或者防水堤坝,制造水患,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4、爆炸罪(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是指故意使用爆炸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查看全文 ]
2013公共基础知识:民主政治建设
1、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就是要坚持把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①坚持把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表现。
②依法执政不仅强调党要领导立法,还必须强调党要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实施依法治国。
③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还需要坚持科学执政、民...[ 查看全文 ]
2013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国籍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80年9月1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令第八号公布施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都适用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人都具有中国国籍。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第四条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第五条 ...[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