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半月谈时事政治2013:李天一案的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时事政治2013:李天一案
数月来一直处于舆论漩涡的李某涉嫌轮奸案,又起波澜。继案发时的“私了说”、“虚报年龄说”后,眼下又流传警方在案情描述中使用了“轮流发生性关系”的用语以开脱当事人罪责。北京警方日前明确回应称,未有此说法,并表示案件已侦结进入了审查起诉阶段,希望公众不要听信传言,更勿妄下结论。
事件的这一走向,其实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传播快时代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信息处理反应法则?
坦率说,在时下信息以“秒杀”节奏演进的新闻高压锅里,要第一时间做到真假立判、真相大白,进而作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是非判断、价值评判,难度极大。这意味着,行政机关要进一步提速权威信息的发布,让真实信息跑在小道消息乃至虚假信息前面,这不仅是舆论规则,更是法定义务。这也意味着,大众媒体有责任对传言调查核实,以确保基本事实的真实客观。当然,这同时意味着,公众在面对扑啸而至的海量信息时,有必要给准确判断多一点维度、给还原真相一点时间。
不可否认,“不信司法信传言”的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人们对案件的关注和对犯罪嫌疑人的讨伐,也隐含着对公平正义的强烈诉求。真相的浮出水面,也是一个不断“证伪”和“求真”的动态过程。但无论如何,这不能成为不实信息藏身的土壤。尤其是,当案情进展没有得到充分披露时,各种基于想象的推理、基于立场的判定和...
[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政治2013:李天一案的相关文章
半月谈半月评论:信访工作的生命线
人民日报评论:网上信访也要把握“生命线”
时刻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也就抓住了信访工作的生命线
7月1日,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的网上投诉将全面放开。足不出户即可表达利益诉求、查看办理过程,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信息化方式完善信访工作体系、重整信访工作格局,体现着信访制度面向时代的创新。
信息化的每一次进步,都体现为对时空限制的超越。对群众来说,网上信访让漫漫上访路有了替代性选择,用鼠标...[ 查看全文 ]
半月谈半月评论:行政审批
行政审批,管得少更要管得好,要把有限的行政管理资源,用在更关键的事项上
在26日至29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文物保护法等12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提请审议。12部法律的修改,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
行政审批是政府职能中的“支柱性权力”,核心是“管什么”、“怎么管”,涉及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分界问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取消和下放审批权限,推进政...[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政治2013:双面城管
看到治理之艰巨、看到两难之纠结,才不至于在“制服反感”与“弱势认同”之下,得出偏执一端的结论
从6月15日网友爆料“武汉城管路边摆摊”,到相关部门称这是“换位体验”,再到当事人近日面对央视记者采访袒露心声,一起“双面城管”,引来众声喧哗,至今余音不绝。无论是作秀之嘲、造假之疑,还是换位之辩、误解之惑,都指向同样的老问题:城市管理的博弈,如何达致两全的平衡?
鲜花执法、举牌劝诫、拍微电影甚至当...[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网络信息安全
中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的态度,始终是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
互联网的问世,营造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面具帝国”。经典的说法是,“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而随着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近日的爆料,这句经典描述的另一层含义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网上,不知道有多少条狗正盯着你”。
斯诺登的举证,让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的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曝光。目前已披露的信...[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政治2013:食品安全问题
当全社会都被纳入食品安全问题防范的总布局,“舌尖上的中国”必然更加安全、更有滋味
本周是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舌尖上的安全”再次引来社会广泛关注。
之所以要以专门时段,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正是要唤起全社会的重视,宣示社会管理者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决心,重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更多人参与进来,才能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今年前几个月,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数...[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治理污染 法律“给力”
环境问题是追求利益与保护环境的博弈,法治正是这一“两难博弈”的平衡点
在居民区违规排污“从重处罚”,只要有相应行为就可以定罪……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6月18日公布的司法解释,降低了环境污染犯罪入罪标准;同时公布的4起典型案例,也有重判之势。这无疑是向社会郑重宣示:治理环境污染,法律在“给力”。
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给生产生活行为划出一条明确的边界,防止选择对个人有益而对公共利益有...[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礼仪之邦”的教养问题
一个现代公民,首先要培养一种心智健全的完整人格;一个“礼仪之邦”,尤其应该懂得“教养”之于现代中国的意义
这几天,两则与考生有关、与高考“无关”的新闻,激起人们心底的波澜:
一是高考前20分钟,在四川宜宾一中考点,一女生因痛经在考场内昏迷,同一考场的黄子恒发现后,立即抱起这名同学往校外跑,找到警察将女生送医。
一是江苏宿迁高三女孩陈瑾,在目睹妈妈闯红灯并对交警出言过激后,给交警写了一封致歉...[ 查看全文 ]
半月谈半月评论:公平高考
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高考依然是守住教育公平的最重要的底线,依然是普通家庭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大希望
高考来了。连空气中都仿佛弥漫着紧张期待的气息。
安徽六安一所中学万名考生集体赴考,送者如堵。从图片上看,车内车外目光粘连,交织着渴望、紧张、担忧、不舍等复杂情绪。这两天,类似情形在全国各地触目可及。
高考日,从来都是一年中最让人揪心的时刻——不独是考生及家长,全社会都在激动甚至焦灼。不论什么新闻...[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评论:法律底线
法律底线是不容讨价还价的,底线之上,方是具体执法部门可寻找办法、解决现实需要的求解空间
“合同工”、“临时工”再次聚拢舆论目光。《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6月1日起施行,要求依法确定行政执法资格,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管理,杜绝合同工、临时工等无执法资格人员上岗执法。
广东此举并非首吃螃蟹。自2012年行政强制法实施以来,河南、重庆、黑龙江、云南昆明等多地先后出台过“禁止临时工参与行政...[ 查看全文 ]
半月谈时事政治2013:环保之难
日前,针对一季度太湖流域重点断面水质频繁异常波动现象,江苏省环保厅首次启动“约谈”机制,约谈苏南四地政府相关负责人,如半年内仍未完成整改,将直接由江苏省纪委和省监察厅处理地方政府责任人。
经济发达的江苏作如此鲜明表态,显然对环保动了“真格”。在一些地方环保“一票否决”停留于口号的背景下,这种明确对象、规定期限的“约谈”问责,成效将会如何?人们拭目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江苏环保厅约谈的对象...[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