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男生成北京理工大学博士
“我没想到有一天,我这样的人能够坐在这里,让周围的人都另眼相看,想起来也是件好玩的事情。”32岁的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张大奎自嘲。要不是每说5分钟的话就被豆大的汗珠浸湿衣衫并且大口喘着粗气,人们可能忘了,这个与人谈笑风生、幽默风趣的人,两岁时就被诊断为小脑瘫痪。 坚持之后才发现没有那么难 “不接受残疾学生报考。” 2002年,当21岁的张大奎揣着自己的高考成绩单填报志愿时,绝望地发现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更关注自己的被确诊为“核黄疸后遗症”的诊断书。这种俗称为小脑瘫痪的疾病,几乎断了他的求学梦。因为小脑机能严重受损,运动平衡、肌肉协调等功能有较大障碍的张大奎,连学会走路都用了7年的时间。 张大奎的高考发挥并不算好。因为手臂力量不足,大奎的字体本来就大于普通学生,尽管带了两条干毛巾进考场,试卷上的字迹还是被汗水浸湿而变得模糊,一场考试下来,大奎知道自己的卷面并不清晰。 而那段艰难的等待,是父亲“血骨熬汤为理想”的教诲让大奎坚定起来。1980年代的农村,没有完善的康复训练机构,父亲在两棵大树之间绑上类似于双杠的竹竿让大奎练习走路,是一家人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到9岁终于学会用拐杖走路时,大奎已经不知道自己的膝盖磕破了多少次,穿坏了多少双军用胶鞋。 当大奎收到黄河科技学院的... [ 查看全文 ]脑瘫男生成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