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公共基础知识预测题(25)的相关文章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预测题(25)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二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邓小平理论
C.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
D.毛泽东思想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2.邓小平理论是( )
A.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理论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D.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E.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有( )
A.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其理论基础
B.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其时代背景
C.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其历史依据
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其现实基础
E.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是其形成的历史前提
4.党的十五大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因为( )
A.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C.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
D.邓小平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理论
E.马克思主义过时了
5.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经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有( )
A.三民主义
B.马克思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点...
[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预测题(25)的相关文章
公共基础知识预测题(24)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是( )
A.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B.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趋势
C.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D.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趋势
...[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预测题(23)
辨析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是关于指导党的建设的思想。
分析题
请结合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案解析:
辨析题
【答案要点】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历了一个酝酿、形成到逐步深化的发展过程。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考,始于党的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但经过不断深化、完善,逐渐发展成为...[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预测题(22)
1.“三个代表”思想()
A.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C.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D.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E.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不但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它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A.先进生产...[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预测题(21)
1.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考,始于党的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
A.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B.为什么要进行党的建设,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C.为什么要进行党的建设,怎样进行党的建设
D.要不要进行党的建设,怎样进行党的建设
2.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预测题(20)
1、行政伦理的最低要求是( )
A 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B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C 不损害集体利益
D 成为高尚道德的模范
2、下列属于纯公共产品的是( )
A河流 B 公共道路 C国防 D公共图书馆
3、评价行政伦理的最终标尺是( )
A 生产力系统 B 生产关系系统 C 行政效率 D 行政良心
4、评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准是( )
A 效率 B 效果 C 绩效 D 管理对...[ 查看全文 ]
2013公共基础知识:法的特征
法及其特征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法与道德、宗教等规范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法是调整人的行为进而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
法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而道德、宗教规范主要是通过约束、控制人的思想来完成社会调整。
第二、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并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相对于法,宗教规范只是对宗教成员有约束力的社...[ 查看全文 ]
2013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
(一)概念与特征
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主要有三个特征:(1)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2)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3)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主体、客体以及内容(权利与义务)。这里仅对前二...[ 查看全文 ]
2013公共基础知识:法的实施与解释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与解释
一、法的实施
法的实施,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法的实施使纸面上的法变成行动中的法,使法律规范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为具体的行为,从应然状态进入实然状态,从而为实现立法目的、实现法的作用和价值提供了前提条件。
以实施法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法的遵守、法的执行和法的适用。
(1)法的遵守,又称“守法”,是指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 查看全文 ]
2013公共基础知识:公民的权力和义务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它通常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个人。《宪法》第33条第1款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有我国国籍是成为我国公民的唯一资格条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指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重要的权利和义务。
1.平等权
平等作为权利,就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内容:第一,所...[ 查看全文 ]
2013公共基础知识:行政法概述
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指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的一个仅次于宪法的独立法律部门,其目的在于保障国家行政权运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行政法是一个庞大的法律体系,它包括行政组织法、公务员法、行政行为法(也可分解为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行政程序法、行政责任法和行政救济法(行政复议法与行政诉讼法)等。
二、行政主体与相对人
(一)行政主体...[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