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关会计证《财经法规》第二章第二节现金管理讲义
第二节 现金管理 一、开户单位使用现金的范围 单位可用现金支付的款项有: 1.支付职工工资、津贴; 2.支付个人劳务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4.支付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支付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上述款项结算起点定为1 000元。结算起点的调整,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报国务院备案。除上述第5、6项外,开户单位支付给个人的款项,超过使用现金限额的部分,应当以支票或者银行本票支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 二、现金使用的限额 现金使用的限额一般按照单位3 至5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确定。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可按多于5天、但不得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确定。 三、现金收支的基本要求 1.开户单位现金收入应当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确有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 2、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因特殊情况... [ 查看全文 ]国家机关会计证《财经法规》第二章第二节现金管理讲义的相关文章
国家机关会计证《财经法规》第一章第五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讲义
第五节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一、会计机构的设置 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一)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 单位是否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一般取决于如下因素: 1.单位规模的大小。2.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的繁简。3.经营管理的要求。 不设置会计机构的应设置会...[ 查看全文 ]国家机关会计证《财经法规》第一章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讲义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法律的效力最高,以下依次为会计行政法规、会计部门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 一、会计法律 会计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我国目前有两部会计法律,一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另一部是《注册会计师法》。 二、会计行政法规 ...[ 查看全文 ]全国版会计证《财经法规》第五章第三节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讲义
第三节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含义(了解) (二)内容 1.职业道德观念教育 2.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3.职业道德警示教育 (三)途径 1.岗前职业道德教育 (1)会计学历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2)获取会计从业资格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从事会计工作,就要接受必要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2.岗位职业道德继续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会计人员继...[ 查看全文 ]全国版会计证《财经法规》第五章第二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内容讲义
第二节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爱岗敬业(10多选) (一)含义——基础 爱岗敬业指的是忠于职守的事业精神,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 爱岗就是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并为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具体表现为会计人员对自己应承担责任和义务所表现出的一种责任感和义务感。 敬业是指人们对其所从事的会计职业或行业的正确认识和恭敬态度,并用这种严肃恭敬的态度,认真地对待本...[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