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时事政治:办证难
从“北漂小伙为办护照遭遇刁难返乡6次多跑3000公里”,到“济南孕妇及家属为办准生证三地跑十多趟未办成”,近来媒体对“办证难”问题的集中曝光,激起了公众集体的痛感。公众为了办个证和盖个章与公务员打交道过程中遭遇的所有痛感都被新闻唤醒。中国需要政府部门办的证和盖的章多如牛毛,可能没有几个普通人在办证盖章时没遭遇过这种让你看冷脸和跑断腿的情况。这些痛苦的回忆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在情感上形成共振,变成一种舆论和公众集体对官僚主义的愤怒控诉。 冷脸被曝光后,地方政府基本上都只是就事论事地处理,处理当事人,迅速办好证盖好章。比如河南某地刁难办准生证的孕妇被曝光后,当地立刻将准生证办完送到孕妇家里。这些在媒体曝光压力下的“高度重视”,都是不真实的。个案解决了,可窗口办证盖章的人脸依然难看。地方政府都只是当成一个“负面新闻”去应对舆论,而没有去思考为什么“刁难市民的警察那张脸让人不寒而栗”,更不会从制度层面去解决问题。 一些地方只是将这种冷脸和刁难看成是一种不正之风,是官僚主义的表现,仅停留于道德层面的认知。其实,“全民办证难”绝不仅仅是不正之风那么简单,也是腐败文化的一种延伸。 那些比铁还硬还冷的脸,那些让你跑断腿的刁难,实际上很多都包含着一种寻租的暧昧暗示,某些承办人把这对别人哪怕只有一... [ 查看全文 ]半月谈时事政治:办证难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