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公共基础知识之公文写作的相关文章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之公文写作

公文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必考的科目,所占的分值比重越来越大。在复习阶段,考生们一定要对公文部分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将对于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的公文考题形式及难易程度进行分析,梳理考试的内容及复习的重点,助考生顺利备考。 一、考题形式及难易程度 公文主要出判断题、选择题(单选、多选)、改错题和写作题。主要考察考生的两种能力:一是对公文基础理论的理解记忆能力;二是常用公文的写作能力。总体难度一般,因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大家不要一味的求难,求深,要着重理解记忆公文的理论知识并练习常用公文的写作。至于后者建议一定要在考前写一写,比如写篇通知、请示。 二、考试的内容及复习的重点 从考题内容上看,主要考察三大块内容:公文的基础知识、常用法定公文的写作和常用事务性文书的写作。其中公文的基础知识又包括公文的概念和特点、公文的分类、公文的文种及适用范围、公文的组成要素和格式、公文的行文规范、公文的表达方式及语言特点、公文的稿本、公文的处理等。在以上内容中重点是公文的分类、文种及适用范围、组成要素及格式、行文规范。 常用法定公文的写作,重点考察通知、通报、通告、请示、报告、函的写作。 常用事务性文书的写作,重点考察计划、方案、倡议书、慰问信、证明信、请柬、讲话稿等的写作。 ... [ 查看全文 ]
2013-11-04

专题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之公文写作的相关文章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10)

1、宏观经济总量指标 1936年英国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的建立。主要指标: ①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②国民生产净值(NNP)由国民生产总值减占生产中固定资产的消耗得到的国民生产净值; ③国民收入(NI)这里的国民收入是狭义的,指全部要素的收入,在数量上等NNP减去政府的间接税; ④个人收入(PI)是经...[ 查看全文 ]
2013-11-02

专题推荐: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9)

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劳动和资本常常被看作是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要素。 2、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 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有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两种。粗放型增长,是指在生产要素效率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量而实现的经济增长。集约型增长则是指在要素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 查看全文 ]
2013-11-02

专题推荐: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8)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区别: ①含义及实质不同: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 通货紧缩则表现为物价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 查看全文 ]
2013-11-02

专题推荐: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7)

1、财政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等手段,对总需求、总产出施加影响,促使宏观经济运行优化。增加政府购买、增加转移支付、降低税收都会使总需求扩张,所以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反之则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效应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总产出的政策。增加货币量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3、...[ 查看全文 ]
2013-11-02

专题推荐: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6)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东南面对海洋,西北深入亚欧大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千米。东邻朝鲜,南连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和西部与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东北、正北有俄罗斯、蒙古,西北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除了广阔的陆地以外,尚有宽阔的海域和众多的岛屿。大...[ 查看全文 ]
2013-11-02

专题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31)

(一)山脉 山地延伸成脉状即为山脉。山脉构成中国地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作走向,中国山脉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为5种情况。 走向的山脉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条山脉):北列为天山一阴山;中列为昆仑山—秦岭;南列为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中国东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条山脉):西列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为长白山—武夷山;东列为台湾山脉。 ...[ 查看全文 ]
2013-11-02

专题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30)

1.依照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A.国家副主席 B.中央军委副主席 C.国务院副总理 D.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2.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委员有多少人出席会议时,召开会议才是合法有效的?() A.二分之一以上多数B.过半数 C.三分之二多数D.三分之二以上多数 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A.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 B....[ 查看全文 ]
2013-11-02

专题推荐: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4)

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几个主要方面:(1)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2)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 查看全文 ]
2013-11-02

专题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29)

21.如果资本产出比是3,经济增长率为9%,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计算,储蓄率应为( )。 A.3% B.6% C.12% D.27% 22.以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为特点的“绿色革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上划时代的大事,主要表现在( )。 A.新品质的种植需要良好的灌溉设施和管理B.消除了饥饿威胁,提高了粮食供给 C.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社会结构产生了有利影响D.消除了农村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 ...[ 查看全文 ]
2013-11-02

专题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28)

单项选择题 1.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承受能力差 2.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它就是( )。 A.土地的收益递减 B.劳动的收益递减 C.科学技术进步 D.人口增长放缓 3.产...[ 查看全文 ]
2013-11-02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公共事务经理 物管中心公共设施管理部--客务主管 中考议论文写作 推荐信写作技巧 留学申请文书写作 个人陈述写作 基础物流事业部业务员 物管中心公共设施管理部--强电 物管中心公共设施管理部经理 聘临时工、办公文员 办公文员销售内勤 公共管理专业 签证基础 最新托福写作机经 A类写作预测 公共利益 写作技巧 公共关系专业 韩国留学知识 文书写作注意事项
热点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辅导 公务员补录 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 国家公务员成绩查询入口 基层工作经历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 国家公务员新闻 国家公务员考试答案 行测答题技巧 公务员面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