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34)的相关文章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34)
1.“一二·一”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
A.“反对内战,争取自由”
B.“抗议驻华美军暴行”
C.“反饥饿、反内战”
D.“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2.1947年12月,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的报告是( )。
A.《论联合政府》
B.《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
C.《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3.国统区人民所进行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
A.以工人运动为发端
B.以农民运动为发端
C.以学生运动为发端
D.以城镇贫民运动为发端
4.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 )。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
5.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是在( )。
A.1946年6月
B.1947年2月
C.1947年6月
D.1948年2月
6.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了( )。
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B.“向南发展,向北防御”的战略方针
C.“向东发展,向西防御”的战略方针
D.“向西发展,向东防御”的...
[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34)的相关文章
公共基础知识小结(12)
211.法的规范作用是指引作用和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
212.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同时产生,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同时消灭
213.法的适用具有以下特点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专有活动、是运用国家强制力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它必须严格限制在其职权范围内,并具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214.可以行使国家元首职权,对外代表国家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
215...[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33)
单项选择
1.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其中,根本法又称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
2.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称为
A.法律编纂 B.法律制定
C.法律整理 D.法律汇编
3.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律的
A.评价作用 B.教育作用
...[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32)
1.经营者为排挤竞争对手,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是
A.违约行为 B.正当竞争的行为
C.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D.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2.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A.出生 B.10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3.杨某刚满16岁时进工厂当了工人,每月收入700元。除交父母一部分生活费外,其余都积攒下来,一年时间已有2000多元积蓄。在未征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杨某自作主张花...[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小结(11)
231.公文处理精简原则的内容包括在保证有效的前提下努简化公文的格式与语言表达;简化公文处理的程序、手续与方法;反对形式主义与文牍主义
232.文件的签发主要有代签、会签、核签、正签
233.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
234.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否定是自我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否定是“扬弃”
235.大兴安岭火灾区用人工降雨获得成功,对扑灭大火...[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之公文写作
公文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必考的科目,所占的分值比重越来越大。在复习阶段,考生们一定要对公文部分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将对于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的公文考题形式及难易程度进行分析,梳理考试的内容及复习的重点,助考生顺利备考。
一、考题形式及难易程度
公文主要出判断题、选择题(单选、多选)、改错题和写作题。主要考察考生的两种能力:一是对公文基础理论的理解记忆能力;二是常用公文的写作能...[ 查看全文 ]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10)
1、宏观经济总量指标
1936年英国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的建立。主要指标:
①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②国民生产净值(NNP)由国民生产总值减占生产中固定资产的消耗得到的国民生产净值;
③国民收入(NI)这里的国民收入是狭义的,指全部要素的收入,在数量上等NNP减去政府的间接税;
④个人收入(PI)是经...[ 查看全文 ]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9)
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劳动和资本常常被看作是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要素。
2、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
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有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两种。粗放型增长,是指在生产要素效率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量而实现的经济增长。集约型增长则是指在要素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 查看全文 ]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8)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区别:
①含义及实质不同: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
通货紧缩则表现为物价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 查看全文 ]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7)
1、财政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等手段,对总需求、总产出施加影响,促使宏观经济运行优化。增加政府购买、增加转移支付、降低税收都会使总需求扩张,所以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反之则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效应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总产出的政策。增加货币量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3、...[ 查看全文 ]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6)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东南面对海洋,西北深入亚欧大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千米。东邻朝鲜,南连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和西部与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东北、正北有俄罗斯、蒙古,西北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除了广阔的陆地以外,尚有宽阔的海域和众多的岛屿。大...[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