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20)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20)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
[ 查看全文 ]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20)的相关文章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19)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37)
1.1949年10月2日,第一个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朝鲜
B.越南
C.苏联
D.南斯拉夫
2.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 )。
A.聂荣臻
B.彭德怀
C.叶剑英
D.徐向前
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东南亚地区和平会议
D.亚洲...[ 查看全文 ]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18)
一、考情综述:
对哲学基本原理的考查是基础。这一部分主要考核哲学基本原理的定义、作用、内涵等。有些题目已经不再是单纯地直接考查考生对哲学原理的记忆能力,而是结合国内时政热点来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重点章节:
唯物辩证法、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重点知识梳理:
下面对于重点知识进行简单地梳理,总结出规律便于大家记忆,同学们还可以继续展开详细的知识点整理。
(一)...[ 查看全文 ]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17)
76.分管政府某一方面行政业务的部门即职能机关
77.对公务员的精神奖励不包括升职,包括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等。
78.国家公务员升职不包括晋升职称
79.公务员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80.在某一具体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多少各不相同,但至少要有两个主体。
81.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职权和法定程序,将法律规范用于具体事件或案件的活动,称为法的适用
82...[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小结(17)
101.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
10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劳动工具的状况
103.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地位
104.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105.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06.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形式
107.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完备、统一的...[ 查看全文 ]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16)
12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27.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2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
129.国家公务员必须遵守的纪律按性质可以分为四类,即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社会公德
130.行政反馈是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机制
131.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表现在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改革国家的政治体制
1...[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36)
1.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
A.农业
B.轻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重工业
2.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
A.没收地主土地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在1949年( )。
A.2月23日
B.3月23日
C.4月23日
D.5月23日
...[ 查看全文 ]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15)
考情综述:
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部分内容,基础理论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同时毛泽东个人的著名作品也是常考点。
备考注意事项: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最好能形成一条以时间为轴的线索,以此带动所有基础知识的记忆。
重点章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重点知识举例:
(一)总体上来把握毛概这门课程涵盖的时间段:
宏观时间把握: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 查看全文 ]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14)
一、重要著作:
《共产党人发刊词》第一次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思想原则。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最早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六届六中全会。
《论十大关系》——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借鉴苏联,走自己的路”。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阐述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
《将革命进行到底》——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
...[ 查看全文 ]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13)
151.拟写和制作公文、包括会简、审核、签发等
152.收文登记的主要作用是便于掌握公文运转办理的情况、为查阅公文提供线索和论据、作为公文交接的凭证
15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真理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
154.关于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包括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两种状态、运动包括宇宙间一切变化和过程
15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