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3)的相关文章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3)
1.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是( )。
A.用人单位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B.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C.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
D.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2.下列人物与其活动或者著作不对应的是:
A.马致远-汉宫秋
B.扁鹊-五禽戏
C.莫言-檀香刑
D.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3.如果某公司中小道消息很多,面正式渠道的消息较少,这意味着该公司:
A.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
B.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运作良好
C.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D.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B
解析:华佗——五禽戏
3.答案:A
解析:公司中小道消息很多,而通过正式渠道的获得消息较少恰恰说明正式沟通渠道不畅通,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调节。
公共基础知识栏目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3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3)的相关文章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22)
尤其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涵盖了很多方面,我们一定要做足复习准备。尤其是法律部分,属于专业型的内容,并且它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的广泛,需要考生平时不断的积累和练习。
一、考情综述:
法律试题涉及的范围虽然极其广泛,但重点较为突出,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诉讼以及合同的成立、违约责任、买卖合同等历年来都是重点考查对象。并且多以案例的形式出现,侧重对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查,难度较大。...[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2)
1.下列不符合时间先后或者历史先后顺序的是
A.长平之战-巨鹿之战-昆阳之战-淝水之战
B.古田会议-洛川会议-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
C.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两江新区-兰州新区
D.文景之治-司马迁修《史记》-王莽篡汉
2.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文化轨迹,以下关于孔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著作《论语》,记录孔子本人及弟子言行
B.孔子在教育学上的贡献是打破公平,创办私学
...[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1)
1.甲因不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决定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要求撤销处罚决定,但没有提出赔偿请求。复议机关经审查认为该处罚决定违法,决定予以撤销。对于处罚决定造成的财产损失,复议机关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A、解除查封的同时决定被申请人赔偿相应的损失
B、解除查封并告知申请人就赔偿问题另行申请复议
C、解除查封的同时就损失问题进行调解
D、解除查封的同时要求申请人增加关于赔偿的复议申请
2....[ 查看全文 ]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21)
一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1、四大发明
(1)造纸术
发明:西汉前期。
发展:东汉,105年,蔡伦造蔡侯纸。
(2)印刷术
发明: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发展:活字印刷发明于北宋,发明者为平民毕昇。
(3)指南针
发明:战国“司南”。
发展: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作用:经济文化交流和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实现环球航行)
(4...[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39)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2.邓小平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是( )。
A.独立自主
B.改革开放
C.“一国两制”
D.和平共处
3.海南省建立于( )。
A.1986年4月
B.1987年4月
C.1988年4月
D.1989年4月
4.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38)
1.发动和领导“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被概括为( )。
A.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B.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人民公社化的基本特点被概括为( )。
A.政社合一
B.一大二公
C.高指标、瞎指挥
D.浮夸风、共产风
3.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 )。
A.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
B....[ 查看全文 ]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20)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山顶洞人”的远古人...[ 查看全文 ]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19)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37)
1.1949年10月2日,第一个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朝鲜
B.越南
C.苏联
D.南斯拉夫
2.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 )。
A.聂荣臻
B.彭德怀
C.叶剑英
D.徐向前
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东南亚地区和平会议
D.亚洲...[ 查看全文 ]
2014公共基础知识小结(18)
一、考情综述:
对哲学基本原理的考查是基础。这一部分主要考核哲学基本原理的定义、作用、内涵等。有些题目已经不再是单纯地直接考查考生对哲学原理的记忆能力,而是结合国内时政热点来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重点章节:
唯物辩证法、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重点知识梳理:
下面对于重点知识进行简单地梳理,总结出规律便于大家记忆,同学们还可以继续展开详细的知识点整理。
(一)...[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