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从“人才流失地”变“人才回流国”?
《中国如何从“人才流失地”变“人才回流国”?》新闻由新华网11月07日报道,留学群liuxuequn.com转载。 新华网北京10月24日电(出国留学 wwww.liuxuequn.com)我国如何才能从“人才流失地”变“人才回流国”?来自社会学、教育学和经济学领域的专家们认为,首先需从源头上改变现有的教育方式,让“出国留学”不再是改变命运、实现理想的最佳途径;其次,要规范就业和用人市场,让“海归”能充分发挥“用武之地”;最后,通过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留学回国人员的“后顾之忧”。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任远等专家认为,中国教育体系发展滞后,部分高校对高等教育本质的背离,是造成当前许多学生家长信任感不高,转而投奔海外高校的最重要因素。 “国内高校要想和国际一流大学抢生源,必须在理念上回归大学精神和育人的本质。特别是国内重点大学要率先垂范,重新思考和定位大学的价值,认真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任远说,另一方面,“我们每年高等教育的投入并不少,但却只有很少一部分用在了人才培养上面。这方面应当向新加坡等国家学习”。 据介绍,新加坡立志成为全球高等教育中心。大学经费占政府教育总预算的比例2010年达到了24%,这些经费大部分使用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众多科研领域与世界... [ 查看全文 ]中国如何从“人才流失地”变“人才回流国”?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