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经济转型的相关文章推荐
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经济转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日在大连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说,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
李克强说,要着眼转型升级,调整优化结构。扩大内需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是主要任务,实现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基本途径,发展服务业是重要的战略支撑。
他说,我们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推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增加节能环保、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中西部铁路等方面的投资,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支持力度。还专门出台政策措施,促进养老、健康、文化、教育等服务业发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促进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营造创业、创新的社会环境。
李克强说,今年以来,中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协调推进,得益于宏观管理方式的创新。我们根据经济发展潜力和当前实际,科学确定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胀的“上限”。这也可以说是预期调节的预警线。
他说,同时,制定与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相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总量政策就保持稳定,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点是调整经济结构,主动力是推进改革创新,以不断释放内需潜力、创新的动力和改革的红利,来激发...
[ 查看全文 ]
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经济转型的相关文章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内容
改革无坦途,路该怎么走?
35年改革实践,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高超的智慧不断探索改革路径,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创造了推进中国改革大业的方法论。
方法正确,改革事半功倍、破浪前行。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指出:“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这是对改革经验的宝贵总结,对改革方法的科学概括。
...[ 查看全文 ]
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全会召开前夕,中央高层密集调研,政商频繁接触蕴含深意
11月12日,为期四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落下帷幕。
此前,无论是中央高层密集赴企业调研,还是诸多企业家被频繁请入中南海,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这个特殊时段,“政”与“商”的接触变得迫切而蕴含深意。
一位接近政策制定者的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分析说,中国改革开放35年的本质就是不断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条条框框,每一轮政策的调整都释放了巨...[ 查看全文 ]
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改革将加速房地产泡沫破裂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11月11日发布报告称,三中全会推出的改革蓝图可能会带来三个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加速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改革越成功,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时间越早。
改革加速房地产泡沫破裂
三中全会是新一轮全面改革的起点,将为未来5-10年的中国经济改革标明方向。
中金公司的报告指出,三中全会公布的改革方案可能会涵盖财政体系、金融部门、土地、要素价格、政府职能转换、收入分配、户籍等社会管理制度领...[ 查看全文 ]
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户籍制度改革
让户口“含金量”更均等
真正实现人口的“自由迁徙”,需对症施策,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更多的人在中小城市甚至在农村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生活保障
现实中,城乡之间、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还有许多或隐或显的沟壑。而让人无法轻易越过这些障碍的诸多因素中,就包括户籍制度。
在我们身边总能看到,一颗颗渴望融入城市的心与现实户籍约束之间存在种种矛盾。由此带来的权益、保障和待遇的不同,更是时刻提醒着每个城...[ 查看全文 ]
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改革又到闯关时
改革从来都是攻坚克难。
35年改革,一路闯关夺隘。今天深化改革,更要勇往直前。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彰显出我们党迎难而上的决心和信心。
改革又到闯关时。
深水前行,改革任务更加艰巨
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上,放眼过去改革的丰硕成果,我们精神振奋;面对未来改革的艰巨任务,我们心情并不轻松。
改革行至“深...[ 查看全文 ]
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计划生育共计少生4亿人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毛群安1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40多年来,我国由于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大大减轻了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
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40多年来,我国由于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见右表)。“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传统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的历史性转变。”毛群安说。
计划生育有...[ 查看全文 ]
十八届三中全会今日闭幕
北京11月12日电 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今闭幕 中国改革将迈入新时代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今日闭幕。会前引发舆论广泛猜测和讨论的中国改革纲领性文件即将面世,这也被视作习李施政纲领的首次系统性亮相。适逢中国改革“窗口期”,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为使命的本次大会,将如何绘就改革总路线图,各界抱以期待。
全会今日闭幕 “改革总体部署”将面世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在北京召开,12日闭幕。...[ 查看全文 ]
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信访制度
中国信访制度正在进行重大变革。新京报记者近日从权威部门获悉,国家对各省市不再搞全国范围的信访排名、通报,有关部门确立了“把矛盾化解在当地”的新思路。
始于2005年的信访排名制度,因为与地方党政领导升迁直接挂钩,造成地方信访压力很大,被指导致各地信访部门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截访”,甚至雇佣“黑保安”,设置“黑监狱”,发生恶性事件。
取而代之的将是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点对点”通报制度,并...[ 查看全文 ]
外媒关注历年三中全会 改革一词出现116次
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提出综合改革方案。新京报记者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公报发现,“改革”是名副其实的“高频词”,在7次全会公报中出现116次。不过,“改革”并非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排在前两位的是“经济”和“发展”,分别出现187次、173次。
新京报记者 赵力 李丹丹 (数据来源:新京报记者根据历次三中全会公报整理)
召开时...[ 查看全文 ]
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地方政府改革
不久前,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作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是指导和规范地方政府改革的重要文件。今天的会议是继今年5月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后又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入动员,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进行安排部署,把中央的决策落到实处。
一、上下联动,做好政府改革这篇大文章
如果说中央政...[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