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时事政治:反浪费
将反浪费从一般性党纪政纪提升为党内法规,既有对公与私边界的厘清,也有对权力行使的规范制约,还有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理解 自去年中央政治局出台八项规定以来,转作风取得明显成效。如果说当初人们对此抱持的是一种“谨慎乐观”,那么近一年来作风建设的持续发力,已让大家感受到延绵不绝的强大后劲。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是给观望者的又一粒定心丸,它再次表明,转作风不是一阵风、反浪费不会走过场。 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条例》用12章65条打造出反浪费的制度之笼,既是对过去反浪费成果和经验的制度化总结,也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的有力呼应。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反浪费属于道德行为;对党政机关而言,反浪费则是政治行为、法律行为。因此,如果将反浪费仅仅理解为遏制吃喝,明显是看轻了、看浅了、看偏了;将反浪费从一般性党纪政纪提升为党内法规,折射出的是党和国家的治理方向,其中既有对公与私边界的厘清,也有对权力行使的规范制约,还有对现代政党和现代国家的深刻理解。 就此来看,《条例》的一大特点,就是理念引领:坚持从严从简、坚持依法依规、坚持总量控制、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公开透明、坚持深化改革,这“六个坚持”,都指向... [ 查看全文 ]公务员时事政治:反浪费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