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重新发现老人
有关老人的新闻近日又成了媒体报道的热点:在江苏,大妈们为了晚上跳舞,占据小区空地,在此停留的车辆都被贴上“警示”纸条;在吉林,一位82岁老人因为公交车没进站点让他多走了路,竟把司机骂晕了过去;在汕头,两名高三学生扶起了骑电动车摔倒的老人,反被老人诬陷讹诈,报警后才获清白……上周,有网络媒体将之集纳为专题并炮制一话题——中国的老人是不是“变坏”了? 媒体试图“重新发现老人”,并从中进一步探讨中国老人的形象问题,以及形象嬗变背后的社会根源。既然是对一类现象的观察,就一定要对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总结提炼。耐人寻味的是,一些媒体和舆论在“重新发现老人”时,提出了到底是“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的疑问。 从一些有关老人的负面新闻中提炼出“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的疑问,从眼球经济学的角度看,它已经成功地把那些早被我们“冷冻”的社会新闻营销了出去。有关某些老人乘坐公交车时为老不尊、摔倒后被人扶起反而诬赖的新闻并不少见,在一轮轮的信息轰炸后,受众对这些老人的负面新闻已不再敏感。之前也很少看到有媒体针对老人的负面新闻而发起对老年人整体形象的反思。这一次,因为有了“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的疑问,老人的整体形象问题一下子在舆论视野里炸开了锅。 不妨把这些老人的负面行为看作他们与这个社会的“冲突”。随... [ 查看全文 ]2014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重新发现老人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