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我在美国纠正检查电子邮件方式的相关文章推荐
我在美国纠正检查电子邮件方式
在美国生活,养成了起床后,睡觉前,吃饭中,悠闲时,时刻check e-mail的习惯。
以前看过一档访谈节目,采访美国人每天第一件和最后一件事是做什么,答案不约而同都是:“Check Email.” 那时觉得不能理解,注册Email只是为了成为某网站会员而已,现在却切身体会到了,有时候你忘记check,反而会错过一堆事。
首先,教授的Email不能错过。
和国内大学讲师不一样,美国的教授很少留给学生电话号——更不用说置如虚设联系不到的电话号了——也不会发了邮件如石沉大海,你有任何疑问或建议,都可以通过Email告之教授,他们通常最晚会在24小时内回复,而且美国的教授若有临时事件和情况,都是通过Email通知所有学生。如果不及时check Email,说不定就会漏掉调课通知,考试时间更改,和最重要的考试范围了。
第二,商场的Email不能错过。
在美国,钱包里总是会放着很多卡:各种超市,各种化妆品专卖,各种品牌服装,各种mall……超市的卡会对相应物品打折,比如在DR(美国最大的连锁超市,随处可见),不用DR卡,一瓶Starbucks Frappuccino 要2.49美元,用了卡是3美元两瓶。这些卡都是通过留下Email和个人信息而注册来的,所以很多时候...
[ 查看全文 ]
我在美国纠正检查电子邮件方式的相关文章
【留学日记】我在华尔街打工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是1987年商战电影中的经典作《华尔街》的续集。影片主要讲述了戈登·盖柯出狱后的一系列生活。
《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的热映,让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一条小街--华尔街。
华尔街以西方金融中心闻名于世。其实,华尔街长不超过一英里,宽仅11米。可就是这样一条小街,却几乎主宰了全世界金融业的走势。
多少年来,华尔街一直是白人的天下。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 查看全文 ]
从2010贺岁片《让子弹飞》看美国电影分级制度
贺岁新片《让子弹飞》效应似乎像颗核弹,短时间,就爆发出一亿多的票房。平心而论,它不是《阿甘正传》一类震撼人心的艺术片,而是一部震撼感官的商业片。同样是走“大众路线”的商业片,相反,冯小刚的作品更受青睐。
《让子弹飞》很成功。据说美国好莱坞公司已经有人意欲购买翻拍版权,并将请姜文执导,而演员则由好莱坞一线演员担纲。
众所周知,从1968年开始,美国实行电影分级制度。美国的电视也是分级的,...[ 查看全文 ]
美国父母如何给孩子挑选幼儿园
美国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把幼儿园是否安全作为选择幼儿园的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才是考虑孩子可以从中学到些什么。大多数幼儿园都有一个共性,不仅在管理上人性化,而且每个细节都充分保障了孩子的安全,值得国内的幼儿园借鉴。
严格限制出入
美国的幼儿园虽然不设专职保安和传达室,出入限制却很严格。举例来说,女儿以前上的私立幼儿园,进大门必须输入统一的密码,虽然带孩子从里面出来的时候不需要,...[ 查看全文 ]
美国幼儿园给留学生的启示
如果能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了解事情,将胜于只给予物质的满足。女儿在美国念幼儿园时,曾由学校带回来一张给爸爸妈妈的备忘录,读后深感其中有许多重点正是自己需要被提醒的。这些全非金科玉律,却能使留学生日后为人父母者后,可以审视自己的角色。
把这些记下,或许也能作为你的参考:
-- 别溺爱我。我很清楚的知道,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 我只是在试探你。
--别害怕对我保持公...[ 查看全文 ]
留学生在美国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提醒
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由于文化的差异,总会有很多犯错的地方,因此,听听过来人的留学经验还是很有必要的。
不要随便称呼老师
学校称呼老师最安全的方法是用“教授”(professor)。若知道老师的姓,亦可称呼为某某教授,但不要称老师为先生(Sir),尤其是对女老师,因为她们可能会在意。也不要随便直呼老师的名字,除非老师告诉学生可以这么做。
不为别人付帐
中国人的习惯是,几个好友一道出门时...[ 查看全文 ]
美国寄宿中学上课时间如何安排?
美国寄宿中学如何上课是很多赴美就读中学的家长和学生关心的内容,美国中学一天的课表是如何安排的呢?以下让我们细读了解寄宿学校如何安排上课时间。
美国中学一般8点开15分钟的晨会。晨会后进入一天的正式课程。一般每天要上7节课,每节课40分钟,课间4分钟休息。每天3点到6点为体育运动时间。每天晚饭时间为一个半小时,这是一天中孩子最放松的时间,吃完晚饭,学生可以看看电视,也可以上上网打打游戏。从7点半...[ 查看全文 ]
我与俄罗斯老师的师生情
阿列克山德洛芙娜50来岁,典型的斯拉夫民族特征,蓝灰色的眼仁,很率直;黄褐色的头发可能是为了梳洗方便剪得很短,整齐之间夹杂了些许白发;个儿不高,也不像普通俄罗斯大妈那样心宽体胖;她衣着整洁大方,行走如风;她走到哪里那里就有她的笑声,人缘极好。因为是雕塑家,她比一般的女性更多一些硬朗和干练,工作中一双粗糙、有力、刚劲的大手,几乎难以分辨她的真实性别。见过俄罗斯小女生的纤纤玉手,很难想象老师的双手因为...[ 查看全文 ]
我的第一所录取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
“你在日本现在怎么样啦?”经常有人问。
“蛮好。”我说。
“考进什么大学啦?”
“早稻田……”
“很好,很好,你很会读书。”我还想说什么,被打断了。
“不过,我未必想读早稻田现在考进的专业……”我补充说道。
对方往往会楞一下,一脸的疑惑。
“我想读更好一点的专业或者学校。”
对方的疑惑开始变成了不屑,这种不屑,我是最近才看出来的,也是最近才想通了。有...[ 查看全文 ]
留学生宜保持心态平和适应美国
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也希望我的孩子们首先是身心健康,然后才是学业。但是有些学生到异国他乡求学,遇到各方面的困难,如学业,语言,文化等。那么学生到了新的环境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心态平和。好多学生在国内都是学校的尖子,家里的独子,学习和生活几乎没遇到困难。没想到到了异国他乡,环境变了,周围都是佼佼者,自己的语言再好但毕竟不是母语,老师的授课方式,住宿条件,饮食习惯都会受到挑战。这时候,学生一定不...[ 查看全文 ]
换一种方式生活在美国
我怀着最初从美剧得到的美国印象,一个人飘洋过海,来到杜兰大学。
在上海时,我特别喜欢汉堡包、薯条这样的垃圾食品,从小就是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忠实粉丝,常常羡慕美国人能够肆无忌惮地大嚼这种快餐。出国时,面对一脸担心的父母,我甚至还在机场当场掏出所有辣酱、腐乳之类的食品,亲手交到他们手里,挥手潇洒地走向安检口,告诉他们:“美国是我的汉堡天堂,你们不用担心我的饮食问题啦!”起初在美国,快餐店的确成为我...[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