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小留学生美国求学生活记的相关文章推荐
小留学生美国求学生活记
高睿(中)和美国学校的老师同学合影。(图片由本人提供)
国内高中学业太累,所以希望孩子能到国外读书,这恐怕是不少送低龄孩子去国外留学的家长的想法。日前,趁着圣诞假期,岛城部分在美国留学的高中生回青探亲,带回了他们留学美国的故事。原来,他们在美国的学习生活并不轻松,不少孩子每天的睡觉时间只有5个小时。
在美国上高中也很辛苦
“家长不要认为到国外去上学就意味着轻松自由,孩子出去后往往会更忙更累。”徐柯就读于美国犹他州的瓦萨琪中学,高中一共有9、10、11、12,如果留学生四个年级都上了,升大学时则不需要通过语言考试,如果只上了两三个年级,就需要托福或ACT达到一定的成绩。徐柯认为9年级十分轻松,没有什么考试,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都在玩。她是从10年级开始上的,明年就要申请大学了,今年非常忙,不仅课程多,还要准备考托福和ACT,每天几乎只睡五个小时。
而记者采访的留学美国的高中生,基本都是从10年级开始的,很少有人经历轻松的9年级。
高中活动丰富堪比大学
虽然在美国读高中课业负担比较重,但小留学生们很深的感受是:国外高中的各类活动非常丰富。高睿就读于奥克伍德教友高中,学校每年有三个学期,其中必须选择一个团队活动,高睿参加了足球队,今年还拿到了最佳射手奖。学校有许多有趣...
[ 查看全文 ]
小留学生美国求学生活记的相关文章
留学生出行化中英差异
1.过马路
从小到大都被教育说过马路要先停后走,左看看,再右看看,二十多年,习惯成自然。而到了这边,汽车靠左行驶,方向盘在车右边,过马路该先右后左,概念是有的,可是每次过马路都是先左后右观察路况,结果好几次差点出现危险状况。习惯的力量还真是伟大,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改过来。到那时如果回国,会不会又需要重新适应呢?
这边过马路大部分需要按钮等待变灯,两道虚线框出一个小区域供行人通过,而很少像...[ 查看全文 ]
2011年辞职留学,到底有几个人敢?
“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全文,一起纠结的阅读吧!”留学群编者如实说。
--------------------------------------------------------------------------------------
大学刚毕业那会而曾经考虑过出国读个研究生,但后来最终放弃了,因为从小学到大学这么多年一直在读书,还是早点出来上班挣钱吧。
仔细算算从毕业到现在,工作也差...[ 查看全文 ]
我在美国纠正检查电子邮件方式
在美国生活,养成了起床后,睡觉前,吃饭中,悠闲时,时刻check e-mail的习惯。
以前看过一档访谈节目,采访美国人每天第一件和最后一件事是做什么,答案不约而同都是:“Check Email.” 那时觉得不能理解,注册Email只是为了成为某网站会员而已,现在却切身体会到了,有时候你忘记check,反而会错过一堆事。
首先,教授的Email不能错过。
和国内大学讲师不一样,美...[ 查看全文 ]
2011年日本留学推荐信:日文教授推荐信范文
被推荐人的基本情况介绍。侧重于个人的毕业时间、学校、所获学位以及个人的专业经历。
推荐人对被推荐人的基本评价。侧重于被推荐人的专业基础、个性、特点、工作态度和在学术上的前途估计。若是推荐研究生,推荐人还需进一步说明其深造学习的基础和当前所具备的研究能力。显然,恰如其分地评价被推荐人的基础、能力和前途,比言过其实的赞誉更令人情服,更具有实际意义。
推荐人可以着重介绍被推荐人曾经获得的奖励,发表...[ 查看全文 ]
【留学日记】我在华尔街打工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是1987年商战电影中的经典作《华尔街》的续集。影片主要讲述了戈登·盖柯出狱后的一系列生活。
《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的热映,让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一条小街--华尔街。
华尔街以西方金融中心闻名于世。其实,华尔街长不超过一英里,宽仅11米。可就是这样一条小街,却几乎主宰了全世界金融业的走势。
多少年来,华尔街一直是白人的天下。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 查看全文 ]
【留学日记】澳洲留学生活"补课"记
一位澳洲留学生讲述他的留学经历分享给大家。以补课为视角来了解澳洲留学的生活。请读全文。
澳洲留学生活:帮人"补课"很多人问过我在澳洲打不打工,我说:也不算是打工,帮别人补课赚点零花钱。又问:是不是教外国人中文。我说:不是,教别人编程序。这是我的外交辞令,"教别人编程序"本质上是把程序编好再卖给别人。说白了就是没有本钱的买卖,无本万利的生意。一个作业我曾经卖到过300澳币,难度充其量是我在中国...[ 查看全文 ]
专家支招:加拿大留学生存的十条黄金法则
某留学机构的专家在博客里向即将留学加拿大的留学生支招,传授在加拿大生存的技巧法则,让我们一起来细读十条黄金法则:
1、要精通厨艺,会做自己爱吃的中餐,但不要太精通、太讲究,不要缺一样配料就觉得无法下咽。
2、要学会随时随地跟别人微笑,但不要被商人的微笑所蒙蔽而忘了去仔细读合同(注意合同的背面!)
3、要在讲英语时忘掉汉语的习惯,别讲中式英语;但在说汉语时,也别以带英文习惯、说英式中文而自豪。...[ 查看全文 ]
2011年低龄留学新西兰风险高
刚过完16岁生日不久,李阳(化名)便与母亲频繁奔走于北京和西安之间:体检、办理面签、与中介沟通…
"如果一切顺利,他应该在春节前去新西兰读书,那边会有他爸爸的朋友接应。"李阳的母亲张女士说。
谈及儿子远在南半球的未知生活,张女士表现出复杂的情绪,"其实这么小就把他送走很不放心,但是以他目前的成绩很难考上理想的大学。"
在省属重点中学高一班级中,全班60余人,李阳的成绩排在40名上下。
近年...[ 查看全文 ]
高中生逃离上海的马来留学生活
大多数人选择留学海外是为了镀金,为了西方的文化、名校的教育,而也有那么一部分人留学,只是想快点逃离上海,逃离残酷的高考、激烈的竞争…Jimmy高中毕业后就选择了"逃离",他的选择---马来西亚。4年后的今天,Jimmy在马来西亚的学习和生活是否让他觉得当初的逃离是明智之举?
两个月拿到马来签证
当时Jimmy选择马来西亚的理由只是因为,"办理赴马来西亚留学的手续最快"。这样的决定是不是太...[ 查看全文 ]
从2010贺岁片《让子弹飞》看美国电影分级制度
贺岁新片《让子弹飞》效应似乎像颗核弹,短时间,就爆发出一亿多的票房。平心而论,它不是《阿甘正传》一类震撼人心的艺术片,而是一部震撼感官的商业片。同样是走“大众路线”的商业片,相反,冯小刚的作品更受青睐。
《让子弹飞》很成功。据说美国好莱坞公司已经有人意欲购买翻拍版权,并将请姜文执导,而演员则由好莱坞一线演员担纲。
众所周知,从1968年开始,美国实行电影分级制度。美国的电视也是分级的,...[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