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离婚率令人吃惊 华人移民的无奈婚姻的相关文章推荐
离婚率令人吃惊 华人移民的无奈婚姻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写下这么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今这句话却成了不幸婚姻的注脚。移民来到一块陌生的土地上,婚姻本应是夫妻相互安慰的港湾。然而,事与愿违,一批批新移民男女并肩而来,却有不少人分道扬镳,华裔移民离婚率令人吃惊。
同时令人感慨是,有统计表明,加拿大自80年代出现离婚高峰后,目前离婚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现在,只有38%的夫妇在结婚30年内离婚。绝大多数加拿大人一生中只结过一次婚,许多加拿大人都认为,婚姻属于“人生大事”,只有极少数人认为婚姻无足轻重,但后者离婚的可能性,比前者高出约70%。
对比之下,多伦多大学一位社会学家在分析了华裔新移民离婚率高的原因后指出,移民家庭男女双方对新环境的认识不同是直接引发离婚原因。在中国许多家庭为了下一代而勉强维持婚姻,到加拿大后,文化变了,个人的价值提升,社会束缚放松后,婚姻最易受到挑战。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移民大军的不断壮大,中国国内的“二奶”、“小三”现象在这里也时有看到,有人畏惧离婚后孩子财产分割的麻烦,采取了婚内分居,甚至行有婚姻之名而无婚姻之实。这种悄然兴起的移民特色婚姻,不仅令当地人颇为惊奇,也为纷乱的世界显露出另一道色彩。
...
[ 查看全文 ]
离婚率令人吃惊 华人移民的无奈婚姻的相关文章
从澳洲毕业 我在全优成绩之外学到的
在澳洲的学习生涯终于告一段落。拿到成绩单,我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了。其他的科目到没什么,与数学相关的东西,本来我们中国人就比老外有先天的优势。值得欣慰的是,我的商业法这门也得了优秀.很是让我沾沾自喜。
其实,上这个学最大的收获还是结识了许多有趣的老师和同学,学习知识固然重要,生活的内容对我来说更加重要。
澳洲甚至西方国家并不讲究尊师重道。鲁迅先生老早就提出“勿以尊者讳,以少者为本位”。...[ 查看全文 ]
异国华人心酸感悟:父母在,不应远游
曾经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深夜打来电话:“人到底是为什么活着?”话一入耳,就有一瞬间的怔忡。随后就意识到他那里一定出了 什么事情。果不其然,原来是他远在国内的爸爸病了,住院了,而且还很严重。
是啊,我们这个年龄,如果不是有什么事情发生,是不会有人 再有闲情去追究这么复杂而深奥的问题了,毕竟早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涩时光。随着光阴一年年走过,当年那些豪情万丈,怀揣远大理想的热血青年,如今已 是...[ 查看全文 ]
恋爱结婚两码事 华人"功利性婚恋"趋主流
现时下,人们正在变得越来越现实、功利。“钱、店、卡(居留卡)”已经成了旅西华人婚恋很难绕开的三座大山。站在山脚下,徒劳向上爬…… 可以说,这是大多数旅西华人的真实写照。但“功利性婚恋”闻着臭、吃着香。当初的功利绝不意味着今后百分百的不幸,关键还是看双方的经营能力。好好把握,有时可变成不离不弃的浓浓亲情。
恋爱与结婚 这是两码事
婚恋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但观念却会随着时间的流...[ 查看全文 ]
留学的华丽蜕变:从英语很差到做音乐老师
滕超在英国拿到两个硕士学位,现在在私立学校任教。
滕超是位充满活力的女性,她讲话时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异常丰富。这和她在英国做了几年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不无关系。
滕超是肯特和金斯敦(Kingston University)两所大学的钢琴表演和音乐教育双料硕士,她在英国的求学与奋斗历程听起来似乎并不陌生。
语言关
“我在国内一直学音乐,出国之前英语已经丢下很久,所以刚到英国时英语很差。...[ 查看全文 ]
澳洲"三无"留学生是怎样找到工作的?
三无一样可以找到工作,谈谈我的经历。(编者注:三无指 非州担保/雇主担保、非CSL、非MODL)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女,会计毕业,雅思屡考不过,靠的配偶加5分递交的申请,等待pr中。
我毕业的时候就是经济危机来时08年底,瞬间就从毕业的喜悦跌倒了谷底。毕业前对雅思没有正确的认识,就考了一次口语没过,所以毕业后我就想在半年内快把雅思考出来,但是考了几次口语总是6.5。但这件事的副作用...[ 查看全文 ]
我的留澳生活:绝望地徘徊在教室门口
西澳大学是澳大利亚八大名校之一。收到这所学校建筑系景观设计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时,我兴高采烈地憧憬着未来的大学生活。可当我真正进入西澳大学读书之后,一切憧憬仿佛变成了氢气球,在天空中越飘越远。
绝望地徘徊在教室门口
环境设计是大学生活开始后我上的第一门课。这门课是在工作室里上的,着实把我折磨得够戗。
开学第一天,我在教室门口徘徊了很久都不敢进去。原因很简单:一些穿着正装的男男女女安静地坐在...[ 查看全文 ]
流浪的留学生:感谢那些曾经绝望的岁月
毕业于日本龙谷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张国海(31岁)出版了自己的自传《流浪的留学生》。书中以幽默的笔触介绍了自己为留学来到日本之后,因为生活费不够,而在露宿公园的日子;以及与日本恋人之间未果的恋情等。张国海自己表示“露宿生活是自己在日本的生活起点,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告诉日本的年轻人,付出辛劳是一定会有所回报的”。
2002年秋,出生于中国东北吉林省的张国海来到日本,那一年他24岁。由于弟弟先他...[ 查看全文 ]
中澳大比拼:从北大到悉尼大学的留学心路(图)
导语:笔者作为北京大学的交换生,今年2月来到悉尼大学。 北京和悉尼都是带着深刻历史轨迹的城市,北京大学和悉尼大学也同样都是世界顶级学府,然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赋予了它们不同的姿态与教学氛围。
北京大学和悉尼大学,一个在北半球,一个在南半球,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时代的沧桑,美丽的校园,朝气的学生。来到悉尼之前,在我的脑海中,悉尼大学的生活应该和日益开放现代的北大没有太大的区别。的确,校园...[ 查看全文 ]
七十高龄女海归们的“艺术人生”
“灰喜鹊”在2009年年末出版了记录她们以往演唱曲目的《歌集》
图为“晚霞情”队员在教练的带领下学习最新编排的西班牙舞。
“我们虽已不再年轻,但不老的心,依然有希望,有向往,渴望生命旅程中常有的绚丽彩光。”这是“灰喜鹊”女声组合(以下简称“灰喜鹊”)在其《歌集》前言里的自述。
包括“灰喜鹊”在内的一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海归,他们是那时的“天之骄子”。回国后,他...[ 查看全文 ]
真实体验:澳洲和英国留学的别样天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午后,我像往常一样坐在Harrow的露天Costa Italian Coffee。品着我最爱的Mocha with cream,看着路边来来去去的行人,不敢相信三年的留学生活这么快就结束了。因为对欧洲人文和历史的热爱,我当初选择了在伦敦上大学。本科的第二年,有幸作为学校唯一一名学生被推荐到悉尼做交换学习。我的留学生活也因此分成截然不同的两部分。
英国:古老庄严与自然开阔
...[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