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4高三文言虚词释义:之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4高三文言虚词释义:之

高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虚词用法都是“常见”用法,基本没有触及词典中列举的冷僻的“特殊”用法。阅读浅易文言文遇到的文言虚词多为“常见”用法,在掌握文言虚词用法时,应该着力于“常见”用法,理清主干知识,力避“眉毛胡子一把抓”。 高考文言虚词释义 之 [词义例释] ★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1. 作《师说》以贻之。(代人,作宾语。) 2.輮使之然也。(代物,作兼语。) 3.人非生而知之者。(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4.均之二策。 ★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5.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7.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8.宋何罪之有?(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 [ 查看全文 ]

2014高三文言虚词释义:之的相关文章

2014高考文言虚词释义:者

在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的考查中,考生多注重意义,而不注重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同一意义,可有多种不同的表述;而文言虚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语法规则的,具有稳定性。因此,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缘“用法”而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化繁为简,绕开误区,准确作答。 高考文言虚词释义 者 [词义例释] ★者,助词,主要有两种用法。 ...[ 查看全文 ]

2014高三文言虚词释义:则

高考文言虚词考查的两条基本走势:1.考纲的范围渐趋收缩。从42个到18个,考纲对“常见文言虚词”划定的范围渐趋收缩,可以说在命题的测试标高与高中生对浅易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2.考卷与考纲渐趋磨合。全国高考语文试题7年来共考查了26个次文言虚词,有20个次锁定在当年《考试说明》的范围之内,可以说考卷与考纲基本对位。即使偶有“超纲”,也是因为文言文阅读材料本身缺少切合考查“标高...[ 查看全文 ]

2014高考文言虚词释义:于

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如下三条复习对策:一、吃透一纲一卷,把准考查走势。 二、摆正四个关系,提高复习效能。三、做好三项工作,夯实知识技能。 高考文言虚词释义 于 [词义例析]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得复见将军于此。(在) 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在„„方...[ 查看全文 ]

2014高三文言虚词释义:因

文言虚词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常见考点,文言虚词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发展变化快,所以得分率一直很低,从1997~2013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得分率始终在0.51~0.58之间。 高考文言虚词释义 因 词义例析 1.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因其无备,猝然击之。 ★用作介词。介...[ 查看全文 ]

2014高考文言虚词释义:以

文言文大概要算是高考试题中难度最大的一块了。文言文与今天的距离遥远,生活中接触也很少,学生对它就有很大的陌生感,因而阅读起来感到吃力。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要求是能阅读浅近文言文,这看似简单的考查内容却也让学生感到困难。如果说文言实词还是和现代汉语有一定的意义关联的话,文言虚词因其义项和用法的多变又成了难中之难。从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的试题分布入手,探究文言虚词考查的内容及规律,并对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 查看全文 ]

2014高三文言虚词释义:也

一个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是不一样的,如果作主语,就是名词或代词,作谓语就是动词或形容词,如果作状语,就是副词、形容词或介宾短语。虚词也是如此。 高考文言虚词释义 也 [词义例释] 1.死生,昼夜事也。 2.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3.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4.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表示判断语气。 5.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有否定词的...[ 查看全文 ]

2014高考文言虚词释义:焉

高考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比如“也”,句末语气助词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再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其李广将军之谓乎”,因为“其”不能作主语;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荆轲)破璧”,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语气副词,一定)无忘乃父之志” 高考文言虚词释义 焉 词义例释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查看全文 ]

2014高三文言虚词释义:为

高考文言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有全句意识,许多虚词的意义不实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此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 高考文言虚词释义 为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吾见其难为)。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表示动作、行为的...[ 查看全文 ]

2014高考文言虚词释义:所

高考文言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 高考文言虚词释义 所 [词义例释] 1.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用作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bd...[ 查看全文 ]

2014高三文言虚词释义:且

有的高考文言虚词尤其是双音节词虽然在形式上被保留了下来,出现在现代汉语里,但其意义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所以”在文言文里表示原因、依据,如“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蔺列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而现在则用来表示结果。再如“于是”在古文里更多的是两个单词,现在则是一个双音词。 高考文言虚词释义 且 [词义例释] 1.彼所将中国人不过...[ 查看全文 ]
推荐访问
高三政治教师 高中高三 2014 2014年政府报告 2014江西政府报告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纪委工作报告 2014江西省政府报告 2014年工会工作报告 2014年纪委全会报告 2014年广东教师招聘 2014苏州高新区教师招聘 2014江西教师招聘 2014安徽省教师招聘 2014长沙教师招聘 2014北京教师招聘 2014山东省教师招聘 2014聊城教师招聘 2014年陕西教师招聘 2014陕西教师招聘
热点推荐
高考物理试卷 第二批本科院校 高考满分作文500字 高考政治试卷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高考满分作文700字 高考文综真题 2019高考零分作文 浙江教育考试院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