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4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写景诗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4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写景诗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语言常用术语。风格特征:清新自然,质朴直白、恬淡平实,绚丽多彩、华丽藻饰,简洁明快、平易晓畅,委婉含蓄、蕴藉隽永,沉郁顿挫,悲壮慷慨,雄奇奔放、雄健恣肆、飘逸洒脱等。语言作用:言近旨远、浓墨重彩、淋漓尽致、行云流水、脍炙人口、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言简意赅、细腻传神、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 写景诗 ——“一切景语皆情语” ⑴写法: ①写景抒情——先写景,后直抒胸臆。 ②情景交融——全诗皆写景,但融情于景,注意景物色彩,特别是注意常用的寄托某种情思的意象(景物)。 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对仗工整,看是句句写景,实则字字含情,情景交融。开头两句描写明媚的春景图,流露出诗人喜悦之情。后面两句“千秋”与“万里”相对,表现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浩茫心绪,卒章见底,关键词(诗眼)在“万里船”。门外所泊是来自东吴的“万里船”。可是诗人却有船行不得,有家归不了。只能倚窗见到千年不变的茫茫雪山,满眼异地风光。再回想去年官兵收复河南河北,诗人就想“青春作伴好还乡”,可是一年已过,春天又至,诗人仍然淹留他乡。于是喜悦之情随着视线的转移而消逝,代之而起的是无限思乡之情,... [ 查看全文 ]

2014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写景诗的相关文章

2014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51-100)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习惯用语与解题思路:(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物抒情、寓情于物,咏史抒怀、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等)+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二)表现手法(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动静结合,由虚入实、虚实相生,欲抑先扬、先抑后扬,正面衬托、对比反衬,比兴,联想,想像、托物言志、等)+诗歌中的具体运...[ 查看全文 ]

2014高考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50)

有些诗歌,除了重点词语外,对某一句的理解也很利于把握全诗的主旨。例如:杜甫《客至》中“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一联两句引出了客至,同时将诗人闲居的生活境况及寂寞之中的惊喜形象的表现出来,应该是把握全诗主旨的重点句,即“诗眼”。又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贾岛诗《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全诗名句是颔联:“鸟宿...[ 查看全文 ]

2014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把握诗歌题材

同学们在熟悉了考试说明的要求,不难看出,无论是分析诗歌思想内容、作者思想倾向还是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都需要建立在对诗歌整体内容的理解上。众所周知,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诗歌中的一词一句往往对全诗的主旨有着高度概括意义。我们把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词或句叫诗的眼目,即“诗眼”。“诗眼”是一首诗歌内容的凝聚点,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中心思想,因此抓住“诗眼”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鉴赏古代诗歌。 把握诗歌...[ 查看全文 ]

2014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诗人所处时代背景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1 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2 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3 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4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5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能力层级E级)。 怎样鉴赏诗歌 知人论世,了解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及其身世、地位和创作风格,更好了解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诗序和诗歌后注释) 如李纲《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 查看全文 ]

2014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诗歌分类

古代诗歌鉴赏是语文高考中一道分值比重较大的题,加之近年来以主观题形式出现,也成为难度较大的一道题,考生在答题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只要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就可以比较容易的把握了。 诗歌分类 按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 查看全文 ]

2014高考文言虚词释义汇总

近五年来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采用的都是“比较异同”题型,而且命题者所设计的“意义和用法不同”选项都具有“同中有异”的特点,探究其具体情况,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1)句位相同,词性不同。两句中的“故”句位相同,都放在后续分句的句首;但词性不同,上句中“故”是连词,下句中“故”是副词。(2)词性相同,作用不同。两句中的“以”词性相同,都是介词;但上句中“以”的作用是表示率领,下句中“以”的作用是...[ 查看全文 ]

2014高三文言虚词释义:之

高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虚词用法都是“常见”用法,基本没有触及词典中列举的冷僻的“特殊”用法。阅读浅易文言文遇到的文言虚词多为“常见”用法,在掌握文言虚词用法时,应该着力于“常见”用法,理清主干知识,力避“眉毛胡子一把抓”。 高考文言虚词释义 之 [词义例释] ★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 查看全文 ]

2014高考文言虚词释义:者

在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的考查中,考生多注重意义,而不注重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同一意义,可有多种不同的表述;而文言虚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语法规则的,具有稳定性。因此,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缘“用法”而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化繁为简,绕开误区,准确作答。 高考文言虚词释义 者 [词义例释] ★者,助词,主要有两种用法。 ...[ 查看全文 ]

2014高三文言虚词释义:则

高考文言虚词考查的两条基本走势:1.考纲的范围渐趋收缩。从42个到18个,考纲对“常见文言虚词”划定的范围渐趋收缩,可以说在命题的测试标高与高中生对浅易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2.考卷与考纲渐趋磨合。全国高考语文试题7年来共考查了26个次文言虚词,有20个次锁定在当年《考试说明》的范围之内,可以说考卷与考纲基本对位。即使偶有“超纲”,也是因为文言文阅读材料本身缺少切合考查“标高...[ 查看全文 ]

2014高考文言虚词释义:于

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如下三条复习对策:一、吃透一纲一卷,把准考查走势。 二、摆正四个关系,提高复习效能。三、做好三项工作,夯实知识技能。 高考文言虚词释义 于 [词义例析]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得复见将军于此。(在) 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在„„方...[ 查看全文 ]
推荐访问
2015高考英语冲刺 2005上海高考作文试卷分析 2011重庆高考作文试卷 2007重庆高考作文试卷 2008天津高考作文试卷 2008安徽高考作文试卷 2006浙江高考作文试卷 2008浙江高考作文试卷 2015浙江高考作文试卷 2005广东高考作文试卷 2008河南高考作文试卷 2007江西高考作文试卷 2008江西高考作文试卷 2011江西高考作文试卷 2005河北高考作文试卷 2006河北高考作文试卷 2008山西高考作文试卷 2005山西高考作文试卷 2005吉林高考作文试卷 2011吉林高考作文试卷
热点推荐
云南省招考频道 天津教育考试院 军校录取分数线 高考新课标英语 高考报名系统 小高考信息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录取通知书查询 自主招生面试 全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