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毛主席在花山的相关文章推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主席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毛泽东的故事及本文的背景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听歌导入:同学们,你们刚才听到的歌曲知道叫什么名字吗?这首歌叫《东方红》,唱的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首歌没有专业的词曲作家,是陕北的一位老农民发自内心唱出来的,它唱出了陕北,唱遍了全中国。这首歌很明显是歌颂谁的?通过本单元前三篇课文的学习,你们对毛主席有了怎样的印象?今天我们继续走近毛泽东,了解和认识工作中的毛泽东。
2、揭示课题。大家想一想,课文是以什么方式命题的?
3、交流资料
齐读课题,问:花山是什么地方?(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4、教师归纳:本文讲的就是毛主席在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发生在“花山”的...
[ 查看全文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毛主席在花山的相关文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慈母情深)
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 查看全文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文中的难点是让学生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在教学时,力求创设情境,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反复吟诵中领悟文本的情感,把握文中的感情基调,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本单元训练主题——人间之爱。这组课...[ 查看全文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课:梅花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香、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情感、态...[ 查看全文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课时(人教版)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过程与方法:
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朗读中体会作者透过语...[ 查看全文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4课时)
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体会读书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习作中受益的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查看全文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课
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2、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查看全文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课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分角色读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读书和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 查看全文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课
窃读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 查看全文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九课)
巨 人 的 花 园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二、教学建议
1这是本组的第一篇课文,指导学生阅...[ 查看全文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课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