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从高考看中国高校的“不良性”竞争
从高考看中国高校的“不良性”竞争 大楼不是大学的名片,高分生源也并非高校竞争力的核心。高水平的竞争呼唤高质量的标准、有境界的追求 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严格执行政策,再次明确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随着各省市逐步进入高考录取招生阶段,划定这些“规矩”红线,向恶性竞争说不,对于确保录取的公平与秩序,很有必要。 每逢高考季,高校之间的比拼与较量,常常成为社会话题。某种意义上,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的进步,本身就是竞争的结果。尤其是,高考之后吸引优质生源,让天下英才尽可能“入吾彀中”,增强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这些现实的利益驱动,让很多高校难以淡定。一个“争”字,也就明里暗里地在象牙塔下书写开来。 然而,近期发生的一些高校之间的“争端”,却让人觉出一种异样的味道。有争好生源的——为了招到“状元”,北大、清华的四川招生组不惜在微博上掐架、揭短,引得众人一边“围观”一边叹息。有争好名头的——为了“川医”之称,泸州医学院和四川大学闹得不可开交;为了“南大”之名,南京大学和南昌大学互不相让。“别把正剧搞成闹剧”“伤了和气,失了身份”……从网友的评论中,不难看出人们对这些变味的高校之争的态度。高... [ 查看全文 ]时评:从高考看中国高校的“不良性”竞争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