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杠杆市”将是常态,不可因噎废食
近期股市波动中,“杠杆”扮演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伞形信托、P2P理财、场外配资、融资融券等金融工具在一些投资者看来,似乎成了本次股市下跌的导火索。 对此,机构普遍认为,将融资融券与其他高风险,甚至涉及违规的业务混为一谈是对两融业务的误读,各方应对两融业务的杠杆风险充分理解、客观认识,综合考虑市场的杠杆水平与整体风险,并通过对融资融券杠杆的逆周期调整,向市场传递专业投资的价值判断。 同时,不少机构也提出,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杠杆工具的存在,“杠杆市”将会成为我国股市的常态。对于杠杆类业务,应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来看待,不“捧杀”、不“错杀”。同时,一个健康有序的“杠杆市”,需要监管机构、证券公司、银行信托等金融主体以及投资者的共同努力。 危机过后 理性看两融 在本轮市场暴跌过程中,场外配资成了众矢之的,连带同样具有杠杆效应的融资融券业务也成了部分投资者眼中的“洪水猛兽”。然而,这两者其实有着本质区别。 海通证券分析,场外配资指客户与客户、客户与配资机构之间进行的配资行为。具体操作过程中,除正规金融机构外,部分配资机构存在无法正确识别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违规给予客户过高的融资杠杆、风险控制手段严重缺失等重大漏洞。虽然场外配资往往也设有强制平仓机制,然而由于高杠杆、高负债成本的存在,一旦个股... [ 查看全文 ]机构:“杠杆市”将是常态,不可因噎废食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