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官赖”现象需整治
2016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官赖”现象需整治 【背景链接】 借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信用,是社会运行的经济基础。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赖账不还,理直气壮,有恃无恐,被百姓称作“官赖”。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广西、广东、山东等地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政府采取施工方垫资、BT 项目、合资建设等方式,进行市政和基础设施建设,但因财力困难等原因拖欠施工方债务,造成部分施工方陷入困境,这些“政府债主”多次讨债未果,不得不借高利贷支付农民工工资和债务利息,有的不堪重负濒临破产,有的甚至轻生自杀。 【深度解析】 [原因分析] “官赖”产生的根源,一是政绩导向出现了问题,盲目建设造成摊子铺得过大,入不敷出只能举债以对。 二是对债务管理失控。尽管地方债清理多轮,也进行了债务锁定,但由于没有明确的责任和严格的管理,结果是越清理越膨胀,地方债务总量不断创新高。 三是对权力约束机制失灵,既没有有效控制住举债行为,也没有对官赖责任给予追究,以至于出现了“政府吃垮饭店”的极端案例。 [影响] 官赖的产生一是严重折损政府公信,更破坏整个社会的诚信根基。 二是影响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击投资人信心。 三是凸显追责机制不健全,法治建设迟滞乏力。 四是财政预算的随意性、决算超预算的高弹性... [ 查看全文 ]2016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官赖”现象需整治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