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开学第一课:抗战精神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留学群高考频道为大家提供北京大学开学第一课:抗战精神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北京大学开学第一课:抗战精神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开学第一课·抗战讲堂】 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大中小学校再次迎来开学季,“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成为今年“开学第一课”的共同主题。 “鬼子打到镇江时,我才12岁。那一天他们屠杀了4524名同胞,烧毁6万多间房屋,我们全家提前几天逃难,才幸免于难。我们先是寄居在江北七里庄,然而鬼子又打过来了,我读书不成辗转到上海虹口做学徒,尝尽了当亡国奴的滋味。举个例子,虹口有一座桥,两头都有日本兵把守,中国人过桥必须向他们鞠躬,否则就要被打,我待了两个月实在待不下去了。” 9月1日,在举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北京大学办公楼内,亲历那一段历史的北大人来到现场,师生座谈,铭记历史。参加过抗战的北大南亚研究所原党组书记兼副所长范明第一个发言,向师生们说起当年的历史,他依然非常激动:“国破、家亡、失学、失业,我决定回七里庄参加新四军抗日,1941年7月7日,是我参加新四军的日子。”他曾经历的苦难与骄傲赢得了师生们的掌声。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在抗战中的经... [ 查看全文 ]北京大学开学第一课:抗战精神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