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高分模拟试题【3】
面临教师资格证考试,许多考生都茫然无措,不知道从何下手复习,首先来做做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练习题吧,由留学群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的:2016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高分模拟试题【3】,希望对你备考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儿童在知道“菠菜”、“萝b”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归属学习2、李老师是二班的班主任,每次他上课或在场时,学生一个个规规矩矩的;等他一走开,纪律明显涣散。李老师的领导方式很可能是()A.集权型B.民主型C.放任型D.兼有AB两种类型3、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为()A.元认知能力B.元认知策略C.元认知计划D.元认知知识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社D.个别差异性5、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关系转换理论B.经验类化理论C.相同要素说D.形式训练说6、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的时期是()A.童年期B.幼儿期C.青少年期D.成年期... [ 查看全文 ]2016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高分模拟试题【3】的相关文章
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速记: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每天挤出时间,坚持复习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每天看一些教育学考点,辅以试题,有恒心的人才有可能成功。留学群教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整理“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速记: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欢迎您阅读下载!第四节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高频考点提要1.艺术鉴赏的定义、性质和特征;2.艺术鉴赏活动展开的基本条件;3.艺术鉴赏的意义;4.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5.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6....[ 查看全文 ]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高频考点速记:教学评价
多熟读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对你的教师资格考试复习有帮助,能让你更加熟悉知识点。留学群教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整理“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高频考点速记:教学评价”,欢迎您练习下载!第七章 教学评价与反思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本章主要以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应了...[ 查看全文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经典题集:每日一练(9月30日)
想通过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朋友们,在备考期间一定要努力哦,可以多看看中学教育学考点知识,多做做中学教育学试题,留学群教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经典题集:每日一练(9月30日),希望同学们可以顺利通过考试!单项选择题1、男同学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曾某。我爱你”,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收缴,并将小陈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 查看全文 ]河南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绝密考点: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同学们有没有好好复习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呢?要想早日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就必须努力看书弄清知识考点才行!以下资讯由留学群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河南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绝密考点: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1.学生是人(1)学生是能动的主体(2)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3)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 查看全文 ]2016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高分模拟试题【4】
当你做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的时候,你答题的准确率会是百分之百吗?来挑战一下吧!以下资讯由留学群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2016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高分模拟试题【4】,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创造性的培养上有一种“头脑风暴法”,以下不属于这种方法的是()A.百家争鸣B.自由辩论C.抢答D.“胡说八道”2、地方方言影响学...[ 查看全文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知识与能力》经典题集:每日一练(9月28日)
要相信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不会白费,岁月会回馈给你最好的,现在好好复习教师资格考试,拿起笔做些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并通过考试吧。以下资讯由留学群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知识与能力》经典题集:每日一练(9月28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单项选择题1、 不是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是()。A.故事引趣B.观察演示C.组织活动D.引导联想2、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它体现的教...[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