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辅导:第六章态度与品德的养成
考生们需要努力的复习,遇到不懂的教育学考点多钻研,才有可能通过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辅导:第六章态度与品德的养成”由留学群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一、 态度的实质与结构:(一)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理解:(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如某教师虽然对调皮的学生有排斥、回避的行为,便并不一定转化为外在的行为);(2)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如爱护公物的行为不是由能力决定的,则是由态度决定的。(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二)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一般情况下,上述三种成分是一致的,但有时也可能不一致。二、品德的实质和结构:(一)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与道德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1、道德的特征:(1)道德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行为规范或准则的总和。(2)道德的社会共同性(3)阶级性(4)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2、品德的特征:(1)形成的后天性(2)... [ 查看全文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辅导:第六章态度与品德的养成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