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海外 "宽松自由"不等于没有礼节
《留学海外 "宽松自由"不等于没有礼节》由11月11日报道。 文汇报报道 “我太累,不能来上课。”“作业推迟一天交。”“我弄错时间了。”这些都是我班上几位中国新留学生发来的邮件。这么短的句子,与其说是与教授沟通,不如说在QQ聊天。每当接到这种邮件,心里总是不太舒服。与其他众多美国学生的邮件相比,这种邮件既没有抬头称呼,比如最简单的“Hi,Professor”,也没有署名,更别提口气和少了感谢词语。 更感到不妥的是一些课堂规范:上课迟到后大摇大摆地走进教室,引得其他学生纷纷侧目;课上讨论时,不举手突然发言,以致我几次已和举手的同学目光达成共识,正准备同意其发言,结果被打断;预约面谈半小时,学生毫无准备来谈,大大超过时间,下一个预约的学生只能候在办公室外等等。这些现象,并非我自己遇到,与其他几位中国教授交流,都有类似的经历。 也许,一些中国同学认为,国外教育强调自由和个性,与师长是朋友,应该很随意,甚至是“哥们”,一些礼节性的“客套”也大可不必在意。但就我个人的经验,这些认识并不全面。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私立学院,因为规模小和强调教学,平时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多。这些年来,感觉绝大部分美国学生很重视日常礼节和规范。有的学生虽然外表不修边幅,但写邮件和交谈都很客气;如果迟到并意识到干扰了课堂... [ 查看全文 ]留学海外 "宽松自由"不等于没有礼节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