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海外心系祖国 “潜海归”群体渐入公众视野的相关文章
中国掀起吸引高层人才热潮 新一波"海归潮"涌
今年6月,中国发布首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中央到地方,正在掀起一股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热潮,这为海外华人回国创业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与机遇。不过,一千个“海归”就有一千个不同的故事,到底归不归、何时归、归哪里、怎么归,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道路选择。
人才战略:从招商引资走向招才引智
参与了这个规划纲要起草制定的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 查看全文 ]
女海归的另类创业经历:将“务农生活”进行到
石嫣的小毛驴市民农园里的有机蔬菜已经得到大家的喜爱,订单源源而来。
社会对女性本就有种不自觉的偏见,她们从事农业更是要承受来自家庭、社会的许多压力。但有一些女海归,却在务农的道路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一切,源自她们对农业的浓厚兴趣、坚持不懈的行动力及先进的生产理念。
务农原因各不同 兴趣喜好是关键
“我从小就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到了英国,更是对欧洲田园生活羡慕不已,男耕女织的日子很是惬意...[ 查看全文 ]
首份海归就业力调查出炉 五成人月薪不足5000元
由留学专业机构开展首份《海归就业力调查》出炉 近五成人月薪不足5000元此外——近八成海归仨月内工作“落听”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归”回到中国寻找发展机会。与本土人才相比,海归的就业竞争力如何?回国多久能找到工作?每月能挣多少钱?哪个专业最吃香?
中国教育部认定的留学服务专业机构启德教育集团,历时三个月对近7000名海归展开网络调查,中国首份《海归就业力调查》24日出炉。
...[ 查看全文 ]
海归广播人骆东泉:把中国之声传到海外
1996年,骆东泉(中)与同事一起到90多岁的罗马尼亚忠实听众贝蒂卡(右一)家里做客,许多罗马尼亚“粉丝”纷纷从外地远道赶来,大家相聚一起畅谈友谊。
1966年的冬天,利用在罗马尼亚学习的闲暇时间,骆东泉(右二)与同学一起登上喀尔巴阡山。
1968年8月29日晚,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宿舍里,一群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凑在一台旧式收音机前。当周恩来总理出席罗马尼亚驻华大使国庆招待会并发表讲...[ 查看全文 ]
博交会达成引才意向近300人 海归看中创业平台
昨日(19日),规模空前的产业群英会———首届中国(广东)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技项目洽谈会(简称“博交会”)在佛山开幕,达成项目合作意向400多项,达成引进博士、博士后人才意向近300人。其中广东企业居多。
昨天参会的博士、博士后和专家近700人。在佛山、东莞等制造业重镇乃至我省展区洽谈上,不少博士、博士后人才奔着此前已有沟通或意向的企业“亲密接触”,现场恍如再现“孔雀东南飞”的景象。很多博士、博...[ 查看全文 ]
深圳推出九项重点人才工程 五年吸引万名海外人才
实施人才工程是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举措。在昨天的市委常委会议上获原则通过的《深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透露,我市将实施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客座专家“智库计划”等九大重点人才工程。
5年要重点引进逾千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深创新创业
实施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坚持吸引培养国内高层次人才和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并重,全面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重点引进并支持50个以上海外高层...[ 查看全文 ]
海归积极投身中国环境问题研究:让水更清 天更蓝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这是毛泽东《念奴娇·昆仑》中的一句词。气候、环境是全球性的问题。中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有这样一些海归,他们一直致力于环境问题研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解决我国环境问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采用高科技变废为宝
段宁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88年,他从美国学习回来后便投入到清洁生产中。段宁认为,清洁生产就是进入生产过程,从源头改进生产工艺,减...[ 查看全文 ]
海归院士回母校南工大拜谒恩师 冀学子为国献力
中新网南京6月3日电南京工业大学杰出校友、“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中国催化剂之父”闵恩泽院士近日携夫人陆婉珍院士荣归母校,赴该校江浦校区时钧园缅怀恩师,并寄语母校师生。
闵恩泽1946年从中央大学化工系(南京工业大学前身)毕业,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56年学成归国。此次回宁期间,闵恩泽、陆婉珍院士伉俪在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王...[ 查看全文 ]
贵阳重金引“高才” 5年计划引10支海归人才团队
未来5年,贵阳市计划引进10支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团队、20支国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人才团队来筑创业,打造高新技术人才小高地。
记者昨日(26日)从市委组织部获悉,为吸引高端人才来筑创业,贵阳市设立了贵阳市高新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建设专项资金,并出台《贵阳市高新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暂行办法规定,入筑创业的海外人才团队最高可获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国内创业人才团队最高...[ 查看全文 ]
80后”海归开创意餐厅 用创意延续个人梦想
两名“80后”海归,在同一个国家留学,于同一年回到中国,并且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一个是留俄5年,主修俄罗斯文学的佛山小伙;一个是在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学习了8年的专业音乐人。素未谋面的两个年轻海归,在不同的地方,都选择创办创意主题餐厅,用不一样的方法延续自己的梦想。
音乐主题餐厅:延续音乐梦想
刘尚泽,专业音乐人。2008年,他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获得指挥硕士学位后回国。一直以来,他...[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