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热爱生命》教案的相关文章推荐
《热爱生命》教案
下面是留学群小编整理提供的《热爱生命》教案,欢迎阅读与参考。
《热爱生命》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之情;
2.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3. 让学生体味小说中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教学重点
1. 通过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 作品中对主人公觅食过程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主人公力量的来源。
教师准备:1. 《热爱生命》全文;2. 作者的有关资料;3. 外国小说赏析方法的资料。
学生准备:1. 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2. 查找对《热爱生命》的赏析材料;3. 通读全文,试作批注。
教学设想
1. 本文篇幅较长,拟采用批注式阅读;
2.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对资料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进行归类整理;课上对文本进行阅读,合作探究,分组对抗,辩论对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赏析;课后进一步自主合作探究生命之意义。
3. 课前的资料搜集,合作整理拟用2~3天,课堂学习1~2节课,课后拓展1~2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究竟是什么?人,可能无法说清。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无法说清。
生命有时是极其脆弱...
[ 查看全文 ]
《热爱生命》教案的相关文章
《变色龙》教案
下面是留学群小编整理提供的《变色龙》教案,欢迎阅读与参考。
《变色龙》教案(一)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契河夫小说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
2.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本课的结构是怎样划分的?
分析:第一部分...[ 查看全文 ]
《蒲柳人家》教案
下面是留学群小编整理提供的《蒲柳人家》教案,欢迎阅读与参考。
《蒲柳人家》教案(一)
【教学依据】
本文节选自刘绍棠的小说《蒲柳人家》,虽然只是节选,但篇幅仍然很长,仅仅只是从头到尾阅读一遍就需要很长时间,在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面开花,所以更适合选点进行突破,突出一两个适合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语文学习实践的重点进行教学,其他内容就大胆放弃。
这篇课文的学习突破点,经过考虑,我选...[ 查看全文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下面是留学群小编整理提供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欢迎阅读与参考。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
教学设想
本教学设计适用于语文程度中等以上的学生,教学侧重点放在对诗歌的艺术欣赏方面。
学习目标
1. 了解舒婷,了解朦胧诗的一些特点和它的诗学价值。
2. 从鉴赏的角度学习诗歌,把握朦胧诗代表诗人的作品及其特色。
3. 理解、欣赏诗歌,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4. 熟读...[ 查看全文 ]
《敬畏自然》教案
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敬畏自然》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敬畏自然》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 查看全文 ]
《组歌》教案
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组歌》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组歌》教案(一)
教学目标:
⒈ 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⒉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⒊ 模仿写作,初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素材作好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作者纪伯伦的有关资料,准备在课堂上...[ 查看全文 ]
《海燕》教案
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海燕》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海燕》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
2、体会、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多种手法。
3、体验和培养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
1、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作品的语言和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疏通文意,通过诵...[ 查看全文 ]
《孔乙己》教案
下面是留学群小编整理提供的《孔乙己》教案范本,欢迎阅读与参考。
《孔乙己》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
1、借助资料,了解小说的一般常识。
2、掌握本课生字和重点词语。
能力
1、训练默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
2、体味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
3、学习作者通过精选生活片断,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情感 感受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封建社会的冷酷,审视现代教育。
重点难点 小说...[ 查看全文 ]
人教版初三下册第1课《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初三下册第1课《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 查看全文 ]
人教版初三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
下面是留学群小编整理提供的人教版初三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范本,欢迎阅读与参考。
人教版初三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一)
【课文分析】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蝈蝈与蚰蚰》一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但它所揭示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 查看全文 ]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下面是留学群小编整理提供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范本,欢迎阅读与参考。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一)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在诗中,诗人面对现实,把个人的不幸...[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