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47次预警 揭出八大陷阱
2003年,教育部建立了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www.jsj.edu.cn)。自从第一次发布“留学预警”以来,政府对留学市场的监管就没有停止过,7年来总共发布了47次“留学预警”。记者盘点了近年来发布最多的几种“留学预警”情况,希望能对学生和家长有所启迪和帮助。本版文/图:记者李琼 陷阱一:“野鸡学校”充名校 第2次留学预警指出:在西方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资质较好的学校包括私立学校都很看重声誉和质量,学生入学要求相当严格,学生往往需要参加多种科目的入学考试,录取难度大,绝不是有钱就可以上的。 某些中介虚假介绍学校情况,有的甚至还误导称:只要上了所谓“预科班”,就不再需要考试就可以轻松进大学。有的中介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把国外语言培训学校说成是进入大学的必由之路和捷径,把只有几间房子、几个教师的“小作坊”,几人合办的随时会因生源不足而关门倒闭的“野鸡学校”,也吹嘘成是跨入大学门槛的必经之路;有的中介故意混淆学校的性质,回避关键性问题,将与世界名牌大学没有任何关系的语言学校说成是正规学校或正规预科学校;有的机构明明没有学历学位的授予权,却也要狐假虎威,以“分校”、“分部”自居,打出“名师教授、授予MBA学位”等幌子,误导和欺骗消费者。有的中介还在中文翻译上做文章,将国外的专科学校... [ 查看全文 ]7年47次预警 揭出八大陷阱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