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这些“永远追不到的黑点”
如何解释这些“永远追不到的黑点”? 这种视错觉现象叫做 格里德火花错觉,是栅格错觉的一种。 *左为栅格错觉,右为火花错觉。二者的区别在于交叉点的小圆圈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只要对它们稍作变换,效果就很不一样。 比如将色块与线条的亮度调整至相同,错觉就会消失: 色块与线条反色,形成的错觉斑点也会反色: 将色块轮廓波浪线化,错觉彻底消失: 如果将线条涂色,那么深色与浅色线条的相对位置会影响错觉的形成: 很显然,深色线条在上则错觉效果加深,浅色线条在上则错觉效果减弱。 甚至只是单纯地把整个栅格旋转45度,错觉效果也会大大减弱: 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欢迎收看本期《走近科学》。 --- 传统意义上的解释是 侧抑制。这是一种发生在视网膜上的生理现象。视觉细胞在向它们的“上司”双极细胞和节细胞汇报视觉信号时,会同时激活水平细胞,而水平细胞的活动会抑制相邻的双极细胞。这就导致相邻的细胞中,活动强的会掩蔽活动弱的发出的信号,从而产生错觉。 具体到火花错觉中,就是在余光能扫到的部分,黑色的色块引起了视觉细胞更强的活动,掩蔽了白色交叉点的信号,让人认为那里有一个斑点。视觉中央的白色交叉点不会产生这一现象,是因为中央凹属于“直辖... [ 查看全文 ]如何解释这些“永远追不到的黑点”的相关文章
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的通知 发 文 号:安委办〔2016〕1号 发布单位: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6-03-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有关中央企业: 为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文明素质,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安全生...[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