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半月谈时事政治:抗洪救灾
留学群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整理“2016年半月谈时事政治:抗洪救灾”,欢迎广大朋友们阅读。 我国有6亿人口、庞大的居民财富暴露于洪水风险之下,除了依靠政府救助外,民众更要学会利用市场化手段分散风险。 南方持续强降雨已导致二十多省份三千多万人受灾,洪灾带来的损失也令人咋舌,仅重庆一地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23亿。此前有数据显示,三十多年来,洪灾损失占到了全国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比重约45%-55%。 对于洪水所造成的公民财产损失,目前主要靠居民自救,国家救灾以及社会捐助来解决。这三种救济模式,往往只局限于确保受灾民众基本需求,恢复生产等较低层次,民众绝大部分财产损失并不能得到补偿。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救助模式中,民众是被动的,难以唤醒其主动防范和风险规避意识。 反观许多发达国家,商业保险在洪灾救助中发挥着中坚作用。洪水保险的意义在于,它通过市场化、社会化手段大大分散了洪灾风险,改变了民众对于政府的单纯依赖,在提高了救助水平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防灾减灾的建设。 以美国为例,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就通过了《联邦洪水保险法》。美国的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简称NFIP)起先以自愿参保为主,但后来逐步转向强制保险,在洪泛区,凡向联邦管辖的贷款机构抵押或寻求联邦援助的居民必须购买洪水保险,否则... [ 查看全文 ]2016年半月谈时事政治:抗洪救灾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