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二十四孝图(陈少梅绘画作品)的相关文章推荐
二十四孝图(陈少梅绘画作品)
二十四孝图
前 言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斯《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观念,溯源于远古氏族公社时期。春秋末年,孔子、曾子对孝作了系统论述,遂成为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
元代人郭居敬编撰《二十四孝》概述了我国古代二十四位著名孝子的孝行故事。情节生动,文字简炼,内容多是宣传我国劳动人民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孝悌,流传甚广。
当然,由于时代所限,这些故事是按照当时的道德标准选编的,有的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那么回事了。但作为青少年,了解一下先贤行孝的故事,对于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道德水平,特别是以德治国的今天,对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修养还是很有帮助的。
鲁迅说过:“‘孝’如此之难。”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要求朋友们按照前人的模式去行孝,但至少应该关心老人、尊重老人、孝敬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正是:
负米何辞百里遥?但求萱柏俱年高。赤身敢教冻冰消。
取乳儿堪荒野鹿,行佣命系匪人刀。闻雷泣墓草萧萧。
——寄调《浣溪沙》...
[ 查看全文 ]
二十四孝图(陈少梅绘画作品)的相关文章
二十四孝图之二十四:弃官寻母
二十四孝图之二十四:弃官寻母
原文: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诗赞: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译文:宋代天长人朱寿昌,七岁的时候,生身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于是不改嫁他人。母子不能相见已经五十年了。神宗时,朱寿昌(得到线索后)辞官不做,...[ 查看全文 ]
二十四孝图之二十三:涤亲溺器
二十四孝图之二十三:涤亲溺器
原文: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诗赞: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译文: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黄庭坚是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哲宗元符年间位居太史,天性极其孝顺。他虽然身居显官,富贵异常,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他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马桶),从没有一天不尽儿子的职责。...[ 查看全文 ]
二十四孝图之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四孝图之二十二:乳姑不怠
原文: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
诗赞: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梳。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译文: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崔山南(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他的曾祖母长孙老夫人年事已高,牙齿完全脱落。他祖母唐夫人每天早上盥洗后,都上堂来...[ 查看全文 ]
二十四孝图之二十一:尝粪忧心
二十四孝图之二十一:尝粪忧心
原文: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诗赞: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译文:南齐人庾黔娄,任孱陵县令。到孱陵县赴任不满十天,忽然觉得心惊胆战,浑身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到家得知父亲病重已两天了。医生...[ 查看全文 ]
二十四孝图之二十:恣蚊饱血
二十四孝图之二十:恣蚊饱血
原文: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爱亲之心至矣。
诗赞: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译文:晋朝濮阳人吴猛,刚八岁,非常孝敬父母。家里贫穷,床上没有蚊帐,每到夏天的晚上,蚊虫多在人皮肤上攒咬。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吸食血液,再多也不驱赶,他担心蚊虫离开...[ 查看全文 ]
二十四孝图之十九:扼虎救父
二十四孝图之十九:扼虎救父
原文: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才得免于害。
诗赞: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离谗口中。
译文:晋朝人杨香,十四岁时随父亲杨丰到田间收稻谷。父亲被忽然跑来的一只猛虎扑倒叼走。当时杨香手无寸铁,没有任何武器,只想救父亲而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猛扑到老虎跟前,扼...[ 查看全文 ]
二十四孝图之十八:卧冰求鲤
二十四孝图之十八:卧冰求鲤
原文: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诗赞: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译文:晋代琅琊人王祥(官至大司农、司空、太尉),表字休征。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多次在父亲面前说坏话污蔑他,因此使他也失去了父爱。继母有次想吃新鲜活鲤鱼,...[ 查看全文 ]
二十四孝图之十七:哭竹生笋
二十四孝图之十七:哭竹生笋
原文: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诗赞: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译文:晋代江夏人孟宗(官至司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冬天里想喝鲜竹笋汤。孟宗找不到笋,无计可施,就跑到竹林里,抱住竹子大哭。他的孝心感动了上苍,不一会儿,...[ 查看全文 ]
二十四孝图之十六:闻雷泣墓
二十四孝图之十六:闻雷泣墓
原文:魏王裒,事亲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惧。”
诗赞: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译文:三国末魏国营陵(今山东昌乐)人王裒,侍侯母亲极其孝敬。其母在世时,生性怕雷。后来死了,安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空中传来雷声,王裒就立即跑到母亲墓园,跪拜在坟哭着...[ 查看全文 ]
二十四孝图之十五:行佣供母
二十四孝图之十五:行佣供母
原文: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诗赞: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译文:东汉齐人江革(章帝时任五官中郎将),少年丧父,独自与母亲住在一起(侍奉母亲极为孝顺)。不幸遭遇战乱,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多次遇到匪盗,有的贼人想劫持他...[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