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爱国类书籍读后感范文的相关文章推荐
爱国类书籍读后感范文
爱国类书籍读后感范文【一】
黄继光
今天,我读了《黄继光》这篇英雄故事,内心非常激动。夜已深了,可我还未入睡。黄继光那舍身堵枪口的光辉形象老是出现在我眼前。黄继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牺牲时年仅22岁,是四川中江人,在1951年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网打得六连战士抬不起头来。前去爆破的三个小组都牺牲了。眼看着天亮前攻不下阵地了,黄继光带领两个战士再次前去爆破。一个战士中弹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接近敌人火力点的黄继光已身负重伤,身边没有一样武器。危急时刻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喷着火舌的枪眼。敌人、战士们惊呆了时,我也惊呆了,谁又见过这等可歌可泣的事迹呢?都说人的死有两种:要么重于泰山,要么轻于鸿毛。黄继光叔叔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死,他死得有意义,死得伟大!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是啊,除了黄继光以外,还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被侵犯,为了人民不受欺辱,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幸福,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是他们用忍饥挨饿换取了我们今天丰盛的饭菜;是他们用站岗放哨换取了我们今天树荫下的嬉戏;是他们用流血牺牲使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liuxu...
[ 查看全文 ]
爱国类书籍读后感范文的相关文章
《天黑以后》读后感范文
《天黑以后》读后感范文【一】
我承认,看完村上春树的《黑夜以后》,我还是没有喜欢上他。也许他的书是需要深度思考的,不适合思想肤浅的我。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三毛的着作,看三毛的作品,我可以跟着她一起快乐一起痛恨一起悲伤,当然并不是说三毛的作品肤浅,只是我觉得自己更能与她的作品产生共鸣。
我并不习惯村上春树文章里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所以看文章的时候,我基本上是忽略这些描写的。对于那些大...[ 查看全文 ]
《汤姆索亚》读后感1000字
《汤姆索亚》读后感1000字(一)
这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长篇小说。小说以美国密西西比河上的圣比得堡镇为背景,描写少年汤姆·索亚和他的顽皮少年哈克贝利·费恩及汤姆的女友贝基·撒切尔的冒险故事,本书被认为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主人公汤姆聪明又淘气,不屑与平庸的生活,富有冒险精神,用不断的逃学和恶作剧来对枯燥的学校教育循规蹈矩的大人们表示反抗,汤姆虽然调皮,但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在危...[ 查看全文 ]
《南丁格尔传》读后感范文
《南丁格尔传》读后感范文
《南丁格尔传》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弗罗伦丝·南丁格尔传奇的一生,她的道德光芒翻山越野照耀着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我们,难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位无私奉献的女性,护士这个职业将会是什么样,医疗事业又将会是什么样?
从拿到南丁格尔传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盯着封面上瘦削秀美的女性画像看,这是个朴素端庄的人,她的心中荡漾着悲悯博爱的伟大情操,一颗圣洁的心灵从她身体里透出无私的光...[ 查看全文 ]
《城南旧事》读后感范文精选
《城南旧事》读后感范文精选【一】
《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从小在北京长大,所以作品有一股浓厚的老北京味儿。
《城南旧事》是一部带有强烈自传色彩和怀旧情调的小说作品,以作者七岁到十三岁在北京城南的生活为背景所创作。在这部经典之作中,林海音成功地运用了儿童的视角进行故事叙述。
这本书的这要内容是,六岁的小姑娘林海音住在北京城南的胡同儿里,她在这胡同儿里认识了“疯”女人“秀贞”,在得知她的孩子“小...[ 查看全文 ]
《培根随笔集》读后感精选
《培根随笔集》读后感精选一
雪莱说:“培根的文字是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叙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刚看见这句话时,我感到很诧异,因为培根是英国的哲学家、思想家,在我的想法里,对哲学家的认真并不是很多,更不要说是像培根这样的大哲学家,他的随笔我究竟能看懂多少呢?
打开书后,我发现自己都明白,明白书中的内容,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原来有这么多角度呀,并不单...[ 查看全文 ]
《培根论读书》读后感范文精选
《培根论读书》读后感范文精选一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读书还象以前那么重要吗?我和很多同学都对这个问题感到迷惘,但前几天爸爸给我阅读并部分讲解了《培根论读书》这篇文章,我的思想变了,我的观点也变了,我觉得读书非常重要,而且今后我要真正做到多读书。
这篇文章写到,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
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 查看全文 ]
培根论爱情读后感范文精选
培根论爱情读后感范文精选一
很久都想读培根的着作,特别是《培根论人生》。
对培根,有位教皇这样评价他--最智慧的人,同时是最卑鄙的人。对这样的人,我很感兴趣,首先,他确实是个聪明的人,因为即使在哲学史上他也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另一方面,他至少算是个真实的人,不像历史的其他人物被传说的几乎就要脱离凡人。
今天先读的是《培根论爱情》,读了十几遍,每次读的过程中我都穷尽脑汁想...[ 查看全文 ]
《旁观者》读后感范文精选
《旁观者》读后感范文精选【一】
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1909年出生在维也纳。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他对管理学界的影响一支延续至今。这也为他奠定了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德鲁克的回忆录——《旁观者》写了20年,是他唯一写作时间最长的、虽不是最好的、却是他本人最喜欢的作品!
《旁观者》是德鲁克知识及人...[ 查看全文 ]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范文精选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范文精选【一】
在当代世界教育家行列中,有一位很引人注目,他就是B.A.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他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他虽然工作岗位平凡无奇,——位普通乡村学校的校长,他的作为却超群出众,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成绩卓着。
与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紧密相联的,便是“帕夫雷什中学”。这是苏联乌克兰境内的一所十年制普通乡村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部分教育生涯就是在这里...[ 查看全文 ]
普罗米修斯读后感范文
普罗米修斯读后感范文【一】
今天,我们新学了一篇课文《普罗米修斯》。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普罗米修斯看到人间没有火,决心冒着生命危险把天火送到人间。有一天,他走到太阳车前面,在喷射火焰的车轮上拿走了一颗火星。宙斯知道后,气急败坏,派火神把他押到高加索山,但最后,他还是获得了自由!
读了这篇课文,我大为震撼!尤其是宙斯派火神把普罗米修斯押往高加索山上的那一段: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地对他说:“...[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