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400字范文的相关文章推荐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400字范文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400字范文【一】
一个青年有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但他依然选择了航海这一项危险的工作,开始了这条道路的行程。这位勇敢的青少年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存了28年2个月零9天,在这个小岛上留下了伟大的事迹。那么这位了不起的青少年到底是谁呢?他就是--鲁滨逊。
一场猛烈的海上暴风使鲁滨逊的船遭难,他独自幸存并被冲到一个荒岛上。在这里,他凭借自己的智慧与顽强,努力创造一切生存的机会。28年,鲁滨逊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开扩了土地,驯化了野生动物,赶走了食人肉的野人,挑战了孤独,平息了反派……鲁滨逊在历险中划过了一条漂亮的弧线。为历史添加了漂亮的一笔。
在现代生活中,每个小孩都是独生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懂得珍惜与冒险。就拿正在读小学的小学生来做例子。不论是一年级的小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都没有做到“自理”不是今天没带铅笔,就是忘了语文书。当发现自己忘带什么东西时就不假思索地想到了打电话,但是他们完全没有考虑到家长的感受。从单位赶到学校,再从学校赶单位。不仅很吃力,还有些尴尬。
言归正传,让我们继续回到鲁滨逊,研究他的冒险精神吧!
鲁滨逊18岁开始了他的冒险,他在冒险中充分地让我们见识到了勇敢、独立、冒险和坚强的魅力。
《鲁宾逊漂流...
[ 查看全文 ]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400字范文的相关文章
《凡卡》读后感300字
凡卡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经常受老板的折磨,可他还是坚强的熬过去。下面是留学群编辑整理的《凡卡》读后感300字,欢迎阅读!
《凡卡》读后感300字【一】
前几天,我们学了《凡卡》这篇文章,主要写了9岁的凡卡,被送到鞋匠那里,当学徒。老板待它(他)不好,总是打骂他;老板娘对他更不好,只让他吃一点东西;伙计们经常捉弄他。他受不住(这些折磨)给爷爷写信的事。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挨饿挨冻,早餐只吃...[ 查看全文 ]
《阿Q正传》读后感范文3000字
《阿Q正传》读后感范文3000字
在谈我读《阿Q正传》的体会之前,我想先谈谈鲁迅其人及其《阿Q正传》的问世历程。
鲁迅,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原名周樟寿,字豫山,1892年进入三味书屋学习时改为豫才,在他1898年时,只身去南京求学,同时取学名为周树人。今天我们所如雷贯耳的鲁迅,是他在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鲁迅出身于大户人家,父亲的祖父都是在当时有一定影响的...[ 查看全文 ]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精选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精选一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郎爱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这部书的遭禁是在沙...[ 查看全文 ]
《茶花女》读后感2000字范文
《茶花女》读后感2000字范文
尽管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是一部描写妓女的爱情小说,不时描写妓女的色情小说,却依然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成为新中国的禁书。所以和我年龄相仿的整整一代中国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只知道有这本书而没有读过这本书。
然而我们对这本书的内容却并不陌生,《茶花女》的小说1848年在巴黎出版,《茶花女》的话剧1852年在巴黎演出,《茶花女》的歌剧1853年在威尼斯公演,1...[ 查看全文 ]
鲁迅《呐喊》读后感范文
鲁迅《呐喊》读后感范文一
在这个快乐的寒假里,我读了《朝花夕拾呐喊》这本书。
《朝花夕拾呐喊》的原名是《旧事重提》,书中讲了二十三个故事,在初中和小学就学过鲁迅先生的《故乡》鲁迅的童年还是比较幸福的。liuxuequn.com
鲁迅对家乡和家乡的每一个人都记得非常清楚,与故乡的感情没有因时间而生疏的,阿长被称为长妈妈,发生的一些事由开始的仇恨而变成敬意,阿长去世时,作者特意写了小时候和阿长之间...[ 查看全文 ]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读后感范文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读后感范文【一】
如果你用怀旧的心态,再来看一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书的话,你会发现,它既不是劳伦斯(英国)笔下的社会符号,也不是记忆中模糊的心悸,而不过是散落在阳光,空气和嫩草之间的一段罗曼蒂克而已。
主要说的是年轻的女主人公在一战后伴随身瘫痪的丈夫回到了故乡的住居,虽然有优越的地位和贵族生活,但每天置生于空荡的城堡里,困顿的照顾丈夫和繁杂琐事中,身心日渐枯萎。
正在...[ 查看全文 ]
《秘密花园》读后感范文
《秘密花园》读后感范文【一】
暑假里,我读了影响孩子一生的世界名著《秘密花园》。这本书写的是: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霍乱中,使性情乖戾的玛丽变成了孤儿,她只得被送往远在英国的约克郡的密素斯特庄园和姨父克莱文先生一起生活。克莱文先生伤心妻子之死,变得阴郁古怪消沉遁世,他的庄园里有上百间被锁闭的房子,有十年不许人人进入的秘密花园。
玛丽意外地在知更鸟的帮助下找到这个秘密花园的大门和钥匙,并且,她还听到了...[ 查看全文 ]
老舍《骆驼祥子》读后感精选
老舍《骆驼祥子》读后感精选【一】
我看过《骆驼祥子》这部名着,又看了电影《骆驼祥子》,对老舍这部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受。电影浓缩了为学作品的精华和主要事件。更直观,更深刻,许多镜头历历在目,真正体验到在旧社会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祥子身体健壮,不怕吃苦,他希望凭本事吃饭。开始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他善良正直,是一个勤劳,纯朴,充满青春活力的体面,要强的青年。
但是,实际生活斌不如愿...[ 查看全文 ]
莎士比亚《麦克白》读后感
莎士比亚《麦克白》读后感
《麦克白》被列为沙翁四大悲剧之一。在看《麦克白》的时候,本人自然而然地带着探询到底哪里体现悲剧的成分。或许,事先对沙翁的所谓的悲剧期望过高,看完后,了无悲痛怜惜的情绪。是我麻木了呢?还是没有体会到《麦克白》的悲剧成分。于是乎,看完后并没有立马写此剧的读后感。而是在空闲的时间里想想故事情节,想想沙翁笔下的主人公麦克白是如何成为悲剧的主角的。
即使是现在的我,还没深切感受...[ 查看全文 ]
《名人传》贝多芬读后感范文
《名人传》贝多芬读后感范文一贝多芬作为一个音乐大师,他需要敏锐的听觉,但是1796年他还不到30岁,耳朵就开始变聋,而且一天比一天严重,内脏也被剧烈的疼痛所折磨。贝多芬还不得不忍受感情的煎熬,他不断幻想着幸福,但立刻又幻灭,不得不去承受心灵的痛苦。而现在的人恐怕想贝多芬这样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呀,很多社会青年,耳朵不聋,手脚不断,内脏健康,但却是在虚度光阴,甚至还学成年人的一些不良行为,废了自己的一生...[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