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国事不堪 辞欧赴国难
留学群(liuxuequn.com)为中国留学生提供海外新闻:《国事不堪 辞欧赴国难》02月03日报道。 1935年,曾昭燏(留学群 liuxuequn.com)赴英国伦敦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成为中国首位赴海外就读考古专业的女性。 留学期间,曾昭燏利用寒假到各地博物馆收集散失在英国的中国铜器资料,为写作硕士论文做准备。1937年6月,她以《中国古代铜器铭文与花纹》获得伦敦大学研究所文学硕士学位。 这篇论文实乃一部专著,文中所列古代铜器上的600种徽识,是从2082件青铜器中整理出来的。曾昭燏在学术界的地位由此奠定。然后,她赴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参加为期10个月的考古实习。 曾昭燏到达柏林当天,卢沟桥事变爆发。她顿觉沉闷愤激。当“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的消息传来,曾昭燏在日记中写道:“以万分振奋的心情,注视这战事的发展,而且慎重地考虑自己能在这抗战中做些什么事……开始痛恨自己为什么要学历史考古,想当初如果随兄长曾昭抡学化学多好。”她认为,抗战爆发,祖国最需要的是枪炮弹药,学化学可以像蔡元培等革命党人一样制造炸弹。 但曾昭燏认识到自己对于国家、民族和抗战的帮助,莫过于做好目前的工作。想到这儿,她强按悲痛把自己埋于学问中。 1937年12月8日晨,曾昭燏一出门就看见德国报纸以大字... [ 查看全文 ]铜器:国事不堪 辞欧赴国难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