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半月谈时评:普查污染源
本文“2016年半月谈时评:普查污染源”,跟着留学群公务员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普查污染源的过程,是摸底污染源的过程,也是为污染源建档的过程,更是遏制污染的过程。让每一个普查数据都挤掉水分,才能最大程度实现普查初衷。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决定于2017年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通知》要求,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迟报、虚报、瞒报和拒报普查数据,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也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但凡普查,难免遭遇阻力。10年前为减少干扰,相关部门提出三不挂钩,即普查数据不与 “十一五”总量削减任务、目标责任制考核及排污收费等工作挂钩,也不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性收费的依据。尽管如此,在排查过程中,仍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状况。比如,被普查对象不配合。据报道,上海浦东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称,他赴某饭店普查,先后去了10次才拿到普查数据。有时,普查员要塞两包香烟,对方才会配合。此次普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阻力,需要普查员一一化解,也需要明确的配套措施,提高被普查对象的配合度。 与不配合相比,被普查对象造假更让人焦虑。某种程度上,数据造假比拿不到普查数据更可怕——一旦造假... [ 查看全文 ]2016年半月谈时评:普查污染源的相关文章
2016半月谈热点时评:中办国办出台意见惩戒“老赖” 五大看点
留学群公务员考试栏目为大家整理“2016半月谈热点时评:中办国办出台意见惩戒“老赖” 五大看点”,祝您阅读愉快!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成为我国惩戒失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将有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最大限度挤压“老赖”活动空间让其“处处受限”,增强法院执行查控能力破解执行“老大难”……意见公布后,记者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