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上)的相关文章推荐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上)

《道德经》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汉末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为教典教悔道徒,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的观点解释《老子五千年》,自此成为道教的基本经典。下面是留学群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更多道德经全文相关内容请关注留学群国学栏目!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上)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下)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之意,如《诗经》"中 之言,不可道也"。《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 查看全文 ]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上)的相关文章

《孟子集注》卷九·万章章句上

卷九·万章章句上 凡九章。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号,平声。舜往于田,耕历山时也。仁覆闵下,谓之旻天。号泣于旻天,呼天而泣也。事见虞书大禹谟篇。怨慕,怨己之不得其亲而思慕也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rsq...[ 查看全文 ]
2016-09-28

专题推荐:

《孟子集注》卷七·离娄章句上

卷七·离娄章句上 凡二十八章。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离娄,古之明目者。公输子,名班,鲁之巧人也。规,所以为员之器也。矩,所以为方之器也。师旷,晋之乐师,知音者也。六律,截竹为筩,阴阳各六,以节五音之上下。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为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为阴也。五...[ 查看全文 ]
2016-09-28

专题推荐:

《孟子集注》卷五·滕文公章句上

卷五·滕文公章句上 凡五章。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世子,太子也。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道,言也。性者,人所禀于天以生之理也,浑然至善,未尝有恶。人与尧舜初无少异,但众人汨于私欲而失之,尧舜则无私欲之蔽,而能充其性尔。故孟子与世子言,每道性善,而必称尧舜以实之。欲其知仁义不假外求,圣人可学而至,而不懈于用力也。门人不能悉记其辞,而撮其大旨如此。程子曰:“性即理也。天...[ 查看全文 ]
2016-09-28

专题推荐:

《孟子集注》卷十三·尽心章句上

卷十三·尽心章句上 凡四十六章。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性则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人有是心,莫非全体,然不穷理,则有所蔽而无以尽乎此心之量。故能极其心之全体而无不尽者,必其能穷夫理而无不知者也。既知其理,则其所从出。亦不外是矣。以大学之序言之,知性则物格之谓,尽心则知至之谓也。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存,...[ 查看全文 ]
2016-09-28

专题推荐:

《孟子集注》卷三·公孙丑章句上

卷三·公孙丑章句上 凡九章。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复,扶又反。公孙丑,孟子弟子,齐人也。当路,居要地也。管仲,齐大夫,名夷吾,相桓公,霸诸侯。许,犹期也。孟子未尝得政,丑盖设辞以问也。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齐人但知其国有二子而已,不复知有圣贤之事。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 查看全文 ]
2016-09-28

专题推荐:

《孟子集注》卷一·梁惠王章句上

卷一·梁惠王章句上 凡七章。 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魏侯罃也。都大梁,僭称王,谥曰惠。史记:“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而孟轲至梁。”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叟,长老之称。王所谓利,盖富国强兵之类。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此二句乃一章之大指,下文乃详言之。后多放此。王曰‘何以利吾国&rs...[ 查看全文 ]
2016-09-28

专题推荐:

《孟子集注》卷十一·告子章句上

卷十一·告子章句上 凡二十章。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桮,音杯。棬,丘圆反。性者,人生所?之天理也。杞柳,柜柳。桮棬,屈木所为,若卮匜之属。告子言人性本无仁义,必待矫揉而后成,如荀子性恶之说也。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查看全文 ]
2016-09-28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韩语翻译文员 风范道德型 职业道德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道德源自哪里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道德概述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道德模范 北京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浙江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教育 广东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云南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山东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劳动合同法全文 2014劳动合同法全文 合同法解释2全文 想像作文800字:道德在这天放假 会计职业道德
热点推荐
摩尔多瓦留学出入境须知 教官作文 大学生工作计划 文莱研究生留学费用 高中班级口号 中考分数查询 土耳其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塞舌尔留学GMAT成绩要求 关于忍耐的作文 冰岛研究生院校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