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长短的产生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学会在“二分二至日照图”上,说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3、总结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4、增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2、南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和正午太阳高度发展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中,我们知道,由于地球的自传和公转导致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的具体体现就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板书新课题)。 [学习新课]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板书) (一)昼夜长短的产生(板书) 我们知道,昼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见“图片材料”二、北半球夏至日光照黑板示意图,简称黑板图,图中的ABC半圆弧为晨线,与之正相对的半圆弧是昏线。晨昏线组成的大圆圈将纬线分割为昼、夜两段: 1、昼长(板书) 处在白昼半球的纬线所跨经度,叫昼长。例如黑板图中A点所在纬线白昼所跨经度360度,昼长24小时,B点所在纬线白昼所跨经度180度,昼... [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案的相关文章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高考考点: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考向定位: (1)了解总体小康水平的特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对涉及的选择题能够准确判断; (...[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