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冬至节的习俗的相关文章推荐
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
[ 查看全文 ]
冬至节的习俗的相关文章
冬至有哪些习俗
【冬至有哪些习俗】
【吃汤圆】
在冬至这一天,温州人都有吃汤圆或麻糍的习惯。长辈会趁着“碎息儿”(温州方言,意为“孩子”)吃汤圆时进行家教,比如“吃了汤圆就要大一岁了”,劝孩子要更听话,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晒汤圆粉】
“冬节”前,不少人家会提前几天将糯米碾成粉,用水拌糊,然后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地摆在竹笪上晒成汤圆粉。汤圆粉晒干后放入洋油箱,要吃时拿几块出来用水浸开后使用。有的人家...[ 查看全文 ]
冬至食俗:冬至吃什么
【冬至吃什么】
北方人吃馄饨和饺子
在北京,有句谚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对于有着“好吃不如饺子”习俗的其他北方人来说,也普遍有冬至吃饺子和馄饨的风俗。
在超市销售冷冻制品专区可以看到,冷柜里摆满了状元、哈好妹、湾仔码头等各种品牌的速冻饺子和馄饨。不同地方的人们对馄饨的称呼还不一样,比如广东人把馄饨称为云吞,湖北人则称之为包面,江西人称其清汤,四川人称抄手。河南人在冬至这天,要吃“捏冻耳朵”...[ 查看全文 ]
国际移徙者日的由来
【国际移徙者日的由来】
2000年12月18日, 联合国大会考虑到世界上移徙者众多,而且数目日益增加, 决定宣布12月18日为国际移徙者日(决议 55/93)。1990的这一天, 大会通过《保护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员权利国际公约》(决议 45/158).
【国际移徙者日的发展历史】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公署、国际劳工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人权委员会于当天联合举行专家会议,讨论世界移民问题...[ 查看全文 ]
国际移徙者日的背景信息
【国际移徙者日的背景信息】
在整个人类历史中,移徙始终是人们决意克服不利条件、改善生活状况的一种大胆方式。当前,由于全球化趋势以及通信交通的进步,希望并有能力移居别处的人数已经大为增加。
这一新的时代为世界各国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它也展示了移徙与发展之间的明显联系,而且也表明移徙提供了共同发展的机会,因为可以协调一致的方式改善原籍地区和目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移徙现况】
目前,...[ 查看全文 ]
国际移徙者日的设立宗旨
【国际移徙者日的设立宗旨】
各会员国、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举办国际移徙者日,除其他外,宣传移徙者的人权和基本自由、分享经验以及制订确定保护移徙者的行动 。
大会强调有必要进一步努力确保尊重所有移徙者的人权和基本自由。liuxuequn.com据估计,世界上每3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移徙者,在自己祖国之外的另一个国家生活和工作,所有国家都有移徙者。
【国际移徙者日的来历】
国际移徙者日为200...[ 查看全文 ]
国际移徙者日的来历
【国际移徙者日的来历】
2005年,国际移徙者人数为1.91亿,1.15亿在发达国家,7500万在发展中国家。1990年到2005年之间,作为总体,高收入国家的国际移徙者人数增长最多(4100万)。 2005年,全部移徙者中四分之三仅居住在28个国家。全世界每5个移徙者中就有一个在美国。在41个国家,移徙者至少占人口的20%,其中31个国家居民不到100万。 女性移徙者几乎占全世界移徙者的一半,...[ 查看全文 ]
世界强化免疫日的由来
【世界强化免疫日的由来】
12月15日为世界强化免疫日,是由1988年第41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确定并开始实行的,主要为消灭脊髓灰质炎而设立。
一、 世界强化免疫日的由来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少数能被消灭的疾病之一,这是因为脊灰病毒仅感染人类、有抗病毒疫苗、免疫能终生持续存在、没有慢性病毒携带者、没有动物或昆虫宿主,且脊灰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时间非常短,一旦病毒离开人体将很快死去。世界卫生组...[ 查看全文 ]
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给孩子健康的电视环境
【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给孩子健康的电视环境】
看电视是幼儿最喜欢的,因为有许多好看的动画片,还能学到很多本领,但是现代的家长却不断为孩子看电视所困扰着。一方面孩子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半天,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视力;另一方面,现代的许多动画片也充满了暴力和打斗,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
为了还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电视环境,阊西幼儿园在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来临之际,与幼儿一起探讨关于儿童看电视的一些话题,并结合...[ 查看全文 ]
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的由来
【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的由来】
1、由来
1977年12月14日为 联合国儿童基金(UNICEF)订定的一年一度国际儿童广播日(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of Broadcasting)我们一般叫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的宗旨是希望世界各地的传媒机构能于当日制作一些以儿童为主的电视或电台节目,希望藉此能唤起人们对儿童的关怀、关注。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的...[ 查看全文 ]
世界哮喘日的来历
【世界哮喘日的来历】
哮喘英文:bronchial asthma,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
哮喘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疾病中四...[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