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春节为什么祭祖的相关文章推荐
春节为什么祭祖
【春节为什么祭祖】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但因各地习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而台湾地区是在除夕午后,进行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祖先。还有的地方初一在家里祭拜之后,还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坟祭祖的,俗称墓祭,主要是在坟地烧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亲人的墓地祭拜。
祭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种鬼神二类。祭祀乃起源于商朝,liuxuequn.com商人认为鬼神有很大的权威,能够决定人们的命运,所以他们十分崇敬鬼神。他们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且以人鬼-祖先为祭拜的主要对象。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了,灵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祸、赐福与子孙,因此他们每天都排定日程,虔诚祭祀。这种崇拜祖先的观念一直延续,形成中国文化的特...
[ 查看全文 ]
春节为什么祭祖的相关文章
春节过年上坟的讲究
【春节过年上坟的讲究】
各地都有春节前“上坟”祭奠先人的习俗。祭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是表示对祖宗先辈的感恩和怀念之情,又希望祖先神灵保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幸福安康。
在春节这个特定的时刻,隐态秩序按惯例要给埋葬于坟墓中的灵体放假,允许灵体回到有血统或血缘关系的后代家中团聚和享用香火、血食供奉,期限一般为三天。民俗中在除夕夜于天交子时摆供接神,然后于正月初三早上送神,这一接一送就是接...[ 查看全文 ]
2018年春节放假安排
【2018年春节放假安排】2018年春节是2月16日星期五。根据规定春节法定放假时间是初一到初三。调休7天。2018年春节放假安排:2月15日至21日放假调休,共7天。【春节的习俗】中国春节民间习俗汇总春节习俗:倒贴福字春节习俗:捏生肖春节习俗:吃年糕春节习俗:荡秋千春节习俗:守岁春节习俗:放风筝春节习俗:接送财神春节习俗:压岁钱春节习俗:包饺子春节习俗:踩高跷春节习俗:舞龙春节习俗:放爆竹【春节...[ 查看全文 ]
2017鸡年春节对联
2017鸡年最新春节对联
上联:旧岁又添几个喜 下联: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 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 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 下联: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年年顺景则源广 下联: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日出江花红胜火 下联: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上...[ 查看全文 ]
1月28日就是春节 2017年为何“早春节”?
“今年过年好早啊!”……很多人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慨。今年春节确实来的有些早,1月28日就是春节了。那么,今年的春节为何来得比以往早一些?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我国目前同时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历(阳历)和中华民族传统的农历两种历法。其中春节每年固定在农历的正月初一,但它在阳历中的日期却不固定。
在阳历中,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回归年,平年365天,闰年有366天。而我国传统的...[ 查看全文 ]
中国春节习俗日历大全(小年至元宵)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从腊月二十三至元宵节,民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下面是留学网为您整理的中国春节习俗日历大全(小年至元宵),供您参考!
中国春节习俗日历大全(小年至元宵)
腊月二十三 送灶上天
...[ 查看全文 ]
中国各地春节习俗汇总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下面是留学网为您整理的中国各地春节习俗汇总,供您参考!
中国各地春节习俗汇总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庙会
...[ 查看全文 ]
中国春节民间习俗汇总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下面是留学网为您整理的中国春节民间习俗汇总,供您参考!
中国春节民间习俗汇总
...[ 查看全文 ]
春节习俗:倒贴福字
【春节习俗:倒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 查看全文 ]
春节习俗:捏生肖
【春节习俗:捏生肖】
山东半岛东端的荣城在农历正月十五有捏生肖的风俗。民间称为“捏属儿”。传统的方法是用黄豆细面作捏生肖的材料。造型以小巧玲珑为上,生肖动物的姿态或立,或卧、或奔,或飞都靠即兴发挥随心所欲。但是,无论怎样造型都要设计安排配上一些蔬菜的种子和叶子,用以象征“五谷丰登”。每一个生肖的背上都背一个灯碗,碗中盛油,再插上一根缠着棉絮的小棍儿,俗称为“要捻”。灯碗的形状有区别;马和猪驮...[ 查看全文 ]
春节习俗:吃年糕
【春节习俗:吃年糕】
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稻种,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