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学者而言,学“国学”,从哪里入手呢?的相关文章
原来学习国学竟有这么多的好处,你家孩子学了吗?
曾经,美国杂志记者劳特斯问李嘉诚先生:你能成为华人首富,是因为什么?勤劳?是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更会沟通?李嘉诚就用两个字回答:气概。
气概是什么?气概是一个人的格局,一个人的高度。为什么关羽、张飞、诸葛亮会跟刘备打天下,是因为刘备有匡扶大汉的气概。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能有一番作为,培养他的精神气概是最根本的。
劳特斯再问李嘉诚:你这种气概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李嘉诚先生感叹:儿童时期学的《三字经》《...[ 查看全文 ]
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书籍
上至炎黄,下至明清,中国古代优秀的经典古籍着实数不胜数,在浩瀚古籍烟海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四书五经,四大名著,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古书,下面这份书单囊括了诗词散文、诸子百家、明清小说,历史人文,值得借鉴。
《道德经》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 查看全文 ]
申请非遗学者解释“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有何用?
会议现场,大屏幕上显示的为中国代表团及申报信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下称“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非盟会议中心召开。
11月30日17点35分,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查看全文 ]
国学经典诵读:关于春节的古诗
春节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节日,从古时候起就有很多描写春节的古诗,表达节日的欢乐气氛,当然这些古诗也给我们展示了当时的文化背景,那么,孩子们在经典古诗诵读中,一定要注意读出其中的意味,下面,一起看看国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春节古诗吧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国学经典诵读:春节的古诗
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 查看全文 ]
学对歌诀
学对歌诀,就是把学习用于对联的常见相应的便于诵读与记忆的词汇分类汇总成的韵语歌诀。
对仗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词语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句式的对仗,主要是句子的结构相同,如以主...[ 查看全文 ]
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
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
《论语》孔子
《道德经》老子
《庄子》庄子
《孟子》孟子
《墨子》墨子
《荀子》荀子
《韩非子》韩非
《孔子兵法》孙武
《左传》左丘明
《楚辞》屈原
《吕氏春秋》吕不韦
《史记》司马迁
《汉书》班固
《论衡》王充
《嵇康集》嵇康
《陶渊明集》陶渊明
《世说新语》刘义庆
《文心雕龙》刘勰
《六祖坛经》慧能
《韩昌黎文集》韩愈
《资治通鉴...[ 查看全文 ]
与数字有关的国学常识
三皇: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三姑六婆: 尼姑、道姑、卦姑;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汉初三杰: 韩信、萧何、张良
三从: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纲五常: 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三教九流: 儒教、佛教、道教;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四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四...[ 查看全文 ]
国学知识:古代节日习俗
现如今学习国学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学习国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以及道德修养。但在学习如《资治通鉴》、《吕氏春秋》等厚重的国学经典著作时,常对里面的诸多名词感到陌生,不知其为何意。实际上只要稍微知晓一些简单的国学常识就可以很容易的理解了。为帮助大家扩大国学常识的储备,使阅读顺利进行,国学栏目国学知识频道为大家准备了大量的国学常识。本篇小编将为大家介绍的国学常识是有关古代节日习俗方面的知识。
【...[ 查看全文 ]
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库
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 )。
A、射 B、御 C、礼 D、武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B )。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C )。
A、“大元”...[ 查看全文 ]
明德国学社第二届国学知识竞赛题库
明德国学社第二届国学知识竞赛题库
一、选择题部分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 C )
A、《孟子》 B、《易经》 C、《论语》 D、《中庸》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 B )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C )...[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