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百年孤独》读后感1500字4篇的相关文章推荐
《百年孤独》读后感1500字4篇
《百年孤独》读后感1500字一每样事物都有两面性,有阳光的一面,同样也有阴暗脆弱的一面,一个人如果没有孤独、寂寞这些东西,那么就相当于植物没有土壤,缺少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初次看这本书,立刻就被书里面各种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名弄得思绪混乱,唯一清晰的是整个布恩蒂亚家族的性格,就如这本书的题目一样,“孤独”好像成为了整本书与所有人物的一种基调。整个布恩蒂亚家族,都是不会表达情感的人,他们有的沉默寡言,可以整日不与人说话,有的只执着于一个目标疯狂地表达,并不考虑到彼此的感受。他们渐渐地使得整个家族与世隔绝,疯狂致死。家族的第一人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人被蚂蚁吃掉。虽然他们孤僻,但他们却有着坚毅的眼光,不经意言败的态度,可以用他们独特的魅力来吸引体态美丽、性格丰满的女性。为了对抗这种孤独的画面,家族的第一个女性——乌苏娜作了许多努力,但孩子们却不可避免地走向孤独的深渊,最后她仍无法战胜这种孤独,遗憾终死。可以说,这一种孤独应该是一种共性,可以从表面折射出这个社会的深层次;这一种孤独深入了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们。本书可以说是一部拉美历史的兴衰史,拉美土地上发生的种种事情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城市文化的推进,殖民者的入侵,原住民的反抗斗争以至于最后安于命运的安排,从头到尾,从每一个细...
[ 查看全文 ]
《百年孤独》读后感1500字4篇的相关文章
《百年孤独》读后感650字
《百年孤独》读后感650字(一)读《百年孤独》纯属是一个偶然,经同事推荐就借回家看看,看了一遍,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无数的倒叙、插叙给弄晕了,读完后也不能完全了解其义。今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关于《百年孤独读后感》的文章,忽然想解我一直以来的疑问,便细细的阅读起来。文章的作者读了三遍《百年孤独》,并对作者的身世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这种执着探索的精神着实让我敬佩,不由得让我想起无论是在...[ 查看全文 ]
《悲惨世界》读后感1000字
《悲惨世界》读后感1000字一《悲惨世界》读后感上帝欲叫人灭亡,先叫人疯狂。这是出自卡夫卡的一句话,我觉得现实就是这样,正如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偷了一块面包给外甥,竟然被判了十九年的刑,现实把我们的信心就这样碾碎了。出狱后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其他人的歧视,然而现实逼迫他旧态复萌,他偷了主教一个烛台,主教却没有怪罪他,反而送他另外一个烛台。在善良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让洗心革面,变得乐于助人。这...[ 查看全文 ]
《悲惨世界》读后感700字
《悲惨世界》读后感700字一《悲惨世界》里的主人公冉?阿让从小失去父母,20岁的时候迫不得已到面包店里抢面包吃,被抓进监狱,判了19年牢。他出狱之后,他又偷了教堂里的银器,被警察抓到教堂里,教堂里的主教大人却说:”那两只银器是我送给他的。“他对教主大人说:”我答应成为一名正直的人。“冉?阿让从此为民服务,并履行了对芳汀的承诺,救出了战火中的马里于斯,而且还挽救了警探沙威,他生活卑微、诚实、简朴,直...[ 查看全文 ]
《悲惨世界》读后感500字
《悲惨世界》读后感500字(一)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却总是埋怨命运的不公。我读了《悲惨世界》以后才知道当时世界的悲惨,那主人公冉阿让又能说什么呢?冉阿让是个穷人,因偷了一个面包就被关入监牢,期间越狱失败四次,足足判了十六年。十六年啊,浪费了多少青春岁月,能做多少有意义的事,而换来的只是一个面包。出狱后却常常招人排斥,连住宿的地方也找不到,仅仅因为冉阿让犯有前科。最终有一位好心的主教收留了他...[ 查看全文 ]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1000字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1000字一早在高中的时候就看过《傲慢与偏见》这本书,那是只是觉得是一个幽默有趣的爱情故事。可是现在再来看一遍这个电影,却有另外一番很不一样的感受。《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 查看全文 ]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850字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850字一《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很好的小说,但最初接触它而是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傲慢与偏见》,可能因为看电影的原因让我对书中的人物有一个想象的反差,电影中的达西并不是多么英俊潇洒,但书中的描写是那样的完美,但好多的故事情节还是比较符合原著的。我喜欢书中的伊丽莎白,她虽然没有姐姐那么美丽有气质,但她读过很多的书,这让她在精神气质上胜人一筹,并且这也使她更加理性的看待事物,具有较好...[ 查看全文 ]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2000字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2000字一
第一次看安娜这本书,是在高二的时候,而最初看这本书的原因,应该是源于对托尔斯泰的感兴趣,而这个兴趣的形成,则是来源于巴金的成名作《家·春·秋》这部小说里面介绍到的《复活》这本书。
故事的主人公安娜是一位端庄美丽的妇人,在前往为其兄长奥布朗斯基夫妇调解家庭纠纷的时候,遇上了英俊潇洒的年轻军官沃伦斯基,而沃伦斯基在第一眼看到安娜的时候,就被安娜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查看全文 ]
《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
《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一
高贵的出身剥夺了性格的力量,而没有性格的力量就不会被判处死刑。
——《红与黑》
1815年,法国迎来了复辟王朝时期的社会生活。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填满了1815年到1830年这十五年的时间。而于连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红”与“黑”相交替的年代。
于连的童年,生活在对抗击欧洲的骑兵凯旋而归的无限崇拜当中。在那个“红”色的年代里,英雄...[ 查看全文 ]
拉迪亚德·吉卜林《如果》读后感
拉迪亚德·吉卜林《如果》读后感
芸芸众生,谁不想成功,谁不想令世人瞩目,诗人在诗中展示了成功背后,包含多少辛酸,经历多少磨难,忍受多少痛楚。有道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如果我们能正视成功前的种种困难,勇于接受挑战;失败了,何畏惧,重头再来。那样,我们便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之人。
If — Rudyard Kipling
如果 —— 拉迪亚德·吉卜林
IF you c...[ 查看全文 ]
《老人与海》全文读后感
《老人与海》全文读后感
在老头儿的心里,海洋总是“她”。喜爱大海的人都用这样的称呼,老头儿是墨西哥湾的一个渔民,名叫桑提阿果,他瘦骨嶙峋,脖子上尽是深深的皱纹;颧骨上有很多黄褐斑,这也许是长年累月在太阳下暴晒的缘故,黄褐斑一直往下延伸,蔓延到他脸的两次,当我读完海明威《老人与海》时,我很被老人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
老头儿在墨西哥暖流打鱼已经八十四天了,他却一无所获,因此也失去了自己的得力助手—...[ 查看全文 ]